《大师和玛格丽特》_精选读书笔记1700字
一本包含各种宗教隐喻和现实隐喻的童话书
三天用了16个小时读完这本书,虽然不知道怎么评论,但必须给五星。
第一这本书非常有可读性,情节安排人物描写心理描写都非常吸引人,在这方面可以媲美时下的畅销书。第二这本书表达的是很深层次的东西,我不明觉厉。
第三这本书里许多情节让人不相信这是二三十年代的书。玛格丽特骑地板刷飞行(哈利波特);魔术师在剧场表演,漫天钞票雨(惊天魔盗团);小公寓里,幻出巨大奇幻的空间(哈尔的移动城堡);撒旦舞会上好多恶人复活来跳舞(美恐第五季);等等。完全像是现在电影或动漫里的情节,简直不相信这是近八九十年前的书。
关于书的几个人物,撒旦,耶稣,总督,大师,玛格丽特。撒旦这个宗教文化中的魔鬼,在书里被描绘的极富个性,书中撒旦有两面性,①有些神经质,像《黑暗骑士》里蝙蝠侠的死对头joker一样。②又是个按自己的规则惩恶扬善的人,像蝙蝠侠一样。所以总结一下,撒旦是蝙蝠侠和小丑的结合体。耶稣,是个踽踽独行的悲剧英雄,就像周游列国的夫子和挑战风车的傻瓜一样,好像挺符合耶稣的传统形象的。总督审讯耶稣时被点化,很想放了耶稣,但是耶稣不配合他(总督暗示耶稣要说凯撒的好,但耶稣承认自己说过凯撒有一天会不存在),所以迫不得已总督下令判耶稣死刑。然后几个囚犯中本可赦免一人,总督迫于压力释放了巴拉巴。后来总督在另一边被自己当时的懦弱折磨了两千年。马太跟在耶稣身后记录耶稣的语录,但耶稣说马太歪曲自己的意思。大师写了关于总督和耶稣的小说,极富天份,书里又暗示大师写的就是史实,但是由于政治愿意,作品被批评,被关进精神病医院。这和作者自身有些像,本书也是在作者走26年之后的66年才发表。玛格丽特是大师的爱人,她深爱大师,坚决支持着大师的小说,由于血统原因被撒旦拉去做舞会女王,作为报酬得以与大师重逢。
仅在撒旦这个人设上,这本书,就给人一种立意高远高深莫测的感觉。但我并没有太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这本书有太多的东西。以下几条是我乱猜的。一:真正的天才由于政治原因,作品得不到发表,被关进精神病医院,不学无术的人却被人称为作家,享受各种福利。这部分剧情可能是讽刺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学环境。所以撒旦一开始就让文协主席断头而死,后来有让文协所在的一处文人故居化为灰烬。二:大师写的没能发表的东西,关于耶稣和总督的。一直暗示这些东西就是史实。后来大师见了在另一边被自己的懦弱折磨两千年的总督,撒旦让大师给自己小说写结尾,大师说你自由了,然后总督就获得了平静。可能在暗示,历史是人手写的。三:耶稣受审讯时对总督说马太记录的东西歪曲了自己的意思,但是在耶稣被处死后,总督见马太时,总督如饥似渴的读着马太记录的东西,总督还对马太说,你没明白耶稣的意思。后来撒旦说马太是耶稣的走狗。可能作者意思是,马太只是记录耶稣的话,其实完全没有明白耶稣的思想,读圣经的好多人也未必理解耶稣的思想,只是表面上的追随。反而处死耶稣的总督,耶稣的对头撒旦,才是真正理解耶稣。此处或许还有更现实的隐喻,不敢乱猜。四:大师写的总督理解耶稣但不得不处死耶稣,由此总督受到良心谴责。撒旦对大师很好,似乎撒旦在曲折地表明自己理解耶稣,同时撒旦希望人们知道耶稣存在。撒旦和耶稣可能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行事方式不同。后来耶稣派马太传话,请撒旦把大师和玛格丽特带到永恒的平静中,似乎也印证了耶稣和撒旦的关系。就像兄弟俩一样,耶稣万物皆善,撒旦惩恶扬善。五:撒旦问传话者马太,为什么大师不能在耶稣那边即光明的那边获得永恒,马太传耶稣旨意说,他们不配。可能耶稣认为只有听上帝旨意的人才配享福。因为路加福音记载,耶稣认为自己母亲圣母玛利亚不配受特殊尊敬,“可是那听天主的话而遵行的人,更是有福的!”。作者这样安排大师的结局,可能表达的是,相信耶稣的存在。
还有好多根本不明白的地方,以后在想。为什么撒旦要找这个叫玛格丽特的人,玛格丽特有法国王室血统又表示什么意思。玛格丽特飞走时游泳,以及在岸上见到蛤蟆演奏音乐表示什么。玛格丽特在舞会所见所闻意味着什么。其实可以简单的把这部分理解为童话,但是总感觉不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