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_精选读书笔记_1200字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_精选读书笔记1200字

一看到这本书就想到我的高中。

在高二的时候把这本书好好地精读了几遍,感触最深的是作者对于社会这所大学里各种不堪,各种恶的冷静看待,细心体味,仔细咀嚼。这是难能可贵的。许多文学作品常常会忽视这些生活中的灰色的一面,现在停下来再仔细想想,的确是这样,至少我看到的书是这样吧。

说实话,这些灰色的人物才是我身边环境的主色。我身边几乎没有特别崇高或特别卑鄙的人。占绝大多数的还是靠自己的天赋和一些努力来过日子的人,至少我的室友都是这样的。我记得书里有写过,我的舅舅当监狱工作人员时说里面的小偷都是些极其聪明的人。哈哈哈,这样做比喻是不是有些不礼貌。。。希望我的室友要是看到不要打我。。。

但我绝不是认同这种丧文化,简直可以说是亚文化课。。。我的意思是作者用极其冷静的笔触描写出这些人物,而这些人物又是我能在我的生活中找到映射的,所以感到异常的亲切。不是说写作要反映生活么?作者就做的好极了,我很欣赏。我很喜欢这么异常真实,不回避的写作风格,可以说,我喜欢这本书的很大原因是这方面的描写引起了我的共鸣。

我说过我不认同丧文化,所以,我对这本书的另一个着眼点的我的态度,尤其是对待社会的阴影面的态度。我觉得我现在面对的压力挺大的,比如我现在写下这段话时,其实我还要去准备英语四级,要去写明天早上就得上交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目光放长远些,我还要去锻炼自己在中学时期没有得到锻炼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我身上。我这代人,父母管的比较多,我们往往不愿意承担责任,在该努力的时候也往往会打退堂鼓。我们往往会把对自已无能,不能好好解决问题的厌恶嫁接到颓废,游戏,睡觉上。

社会的大环境是无法在短时期内得到改变的,关键是我们应该怎么去选择的做法。在无聊,毫无意义,毫无希望和深深的无力感面前,很很多人会选择成为一个颓废的人。就像那个躺在酒桶里的希腊哲学家。但作者笔下的我,在仔细观察社会中的丧后,没有选择碌碌无为,而是选择成为一个有良知的,有兴趣的,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没有蜡烛,他就自己用油作灯开支持自己在晚上看书。他会为了一个陌生人虐待一只猫而大发雷霆,并在痛打那个陌生人之后感到无比痛苦。“我”不是一个坚强的人,就像宣传的影视中完人,“我”甚至尝试过自杀。我欣赏的是“我”对待生活的认真态度,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会对身边的一切形成自己的认知。

“我”的这种独立的思考,让“我”能够在一片凋敝中看到俄罗斯的希望,看到俄罗斯人民最美好的特质。同时也可以在认清自己所处社会的本质后仍不放弃自己。是不是很像孙少平??其实我感觉挺像的,都有一颗能独立思考的心,都很善良,都很壮。。。

童年  在我初中的时候是必读课外书。课本的最后几页也会有相关的介绍。其中在对这本书的总结中写到“我”难能可贵在能保持一个赤子之心,现在想想,评论的还真的挺切合的。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