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局(1-11卷)》_精选读书笔记1200字
看这本书的时间最久,感觉是好久好久了。想着是多了解一下那段时期的历史去看的。围绕着鬼谷子的四个弟子从学师前,学师中和学师后展开,苏秦、张仪、庞涓和孙膑四个人的战场,在秦国、魏国、楚国、赵国、韩国、齐国、燕国之间纵横捭阖。
苏秦:我一直认为他的合纵策略在那个开疆拓地的时代不相符的,六国都有私心去看他国的笑话侵占他国的土地。所以我一直觉得他在做无用功,他在违背分久必合的潮流。但后来慢慢看下来以后,我好像慢慢理解了他为什么要走这个合纵,当时刚学师出山的时候也是抱着一统的策略的,他也去了秦国,可能他的时机不对,可能是他还不能懂秦公,所以他在秦国的游说失败了,可以说是伤及颜面的。所以他出走秦国了,苦思出路才有了他后来的合纵。虽然文中一直说的是苏秦觉得秦国是暴秦,商君书的治国方略是苛民的,但是我总觉得单单从一个人去考虑的话,他在秦国受了这么大的,算是委屈吧,而自身的目标又是治天下,所以那口气和现实让他硬着走出一道合纵。后来我也觉得合纵是适合苏秦这个人的,适合他这个性格的,他希望天下七国可以和平相处共生发展,可能就有点类似现在的欧洲小国间吧。苏秦后来也有讲到他的合纵其实是一统之后的局面,只是过早开启肯定是困难重重甚至于是没办法开启的,他这一路在六国之间奔波和捭阖,也是很累,幸好他有墨家的相助,也是让他奔波的一路稍微松一点。
张仪:他走的是连横的策略,他先是在楚国帮楚国拿下了越,可好景不长,被昭阳陷害出走逃离,也落魄过,也许是时机对了,他去了秦国,并让秦公称了王。面对苏秦的合纵,感觉连横也是适合张仪这个人的,适合他的脾性,那么一个不安分搞动作聪明灵活的一个人,他的脾性也好像更对秦惠王的胃口。他跟苏秦也算是棋逢对手,在下战国天下的局。
庞涓:热爱兵事到了痴迷的地步,心胸狭隘形容他应该不为过。嫉妒孙宾的才华,能力和用兵陷害孙膑成了孙膑,丧失了双腿,最后却死在了与孙膑对弈的战场上。对于用兵布局庞涓习的吴起兵法,也是堪称一绝了,可惜他没有全国全局的观念,他只喜欢打仗,却没有认识到战争背后需要支持的粮草,辎重器械的来源,无一不是来源于百姓,包括一次战争对于一国的伤害和影响是有多大,国库空虚也不管。只想着打仗的他在战场上勇往直前。
孙膑:他是跟苏秦脾性对的人,在与庞涓对弈的战场,庞涓死后他也出海了,可能这个对于他的打击实在太大,即使庞涓害的他丧失了双腿,他还是无法对这个曾经同门师弟的死释怀。他第一次因为庞涓成了膑人,装疯卖傻逃离了庞涓的眼下,第二次因为他只能选择诈死,却还是无法面对庞涓的死。他可能真的是太善良了吧。在整个书中,他在天下中的出场展现是最少的,隐姓埋名地隐藏多年,最后还出海了不知生死。这选择似乎也是合乎孙膑的脾性,所幸还有懂他的佳人陪伴在侧,并有圆满家庭生活。
历史真真假假,我们都无法得知。仿佛合乎逻辑自圆其说是我们还原历史的途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人性从古至今也是如此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