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界限:做不轻易让步的自己》_精选读书笔记600字
原本只是偶遇到,打算随手翻两下就放开的小书,意外发现浅显易懂,没有国外心理书惯有的繁缛,也没有武志红的牵强附会,对症,且有所启发。
人是社交动物,回避不了关系,而能在关系中不仅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同时有能力清楚地表达需求,自由地调配“自主”与“亲密”两种特质其实不容易。一个才高八斗、饱读万卷书的人,却不一定有能力处好与自己以及与别人的关系。一切与外界的和解,本质上都是与自己的和解。可见,了解自己的心理运行机制并进行调整的重要性。
《心理界限》这本书提醒了我们,在强调“忍”与“让”的中华文化浸染下,我们更应该在人我之间养成“界限”思考的习惯, 因为“心理界限不清的人之所以常常让自己处在矛盾、纠结的状态中,原因是他们习惯于否认自己的需求,把别人的福祉放在自己的福祉之前。可是又做不到真正的无欲无求,因此常常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
而“有健康心理界限的人,不仅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同时有能力清楚地表达。因为他知道没有人有义务猜中自己的心思、自动满足自己所有的想象,所以把自己的想法交代清楚是拉近关系的第一步,目的是减少不确定感带来的猜忌。但是他也晓得说出来不等于别人就一定买账,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找出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或共识。”
戒掉一味“忍让”的习惯,承认自己有所期待,学着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设置自己的防线。当你懂得设防线时,你的善良会更被珍惜。真正的承担包含着被误解的风险。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