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_精选读书笔记1800字
技术本身的确没有对错,看人们怎么用
作者以丰富的学识和见闻阐述了“瘾“如何而来,如何影响影响人们的生活,以及一些断“瘾“的办法。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说,靠意志力是不行的。“通过纯粹的意志力来客服上瘾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要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去改变。
1措辞的改变,我不能用,和我不用的区别
2游戏的嵌入
3远离之前的环境
4减少使用的频率
....
收益良多
精选摘录
在线互动跟现实世界的互动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测量起来,前者更糟糕而已。人类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学习共情和体谅。没有直接反馈,共情得不到发展,而这又是一项发育极为缓慢的技能。
“上瘾不是‘打破’你的大脑,不是‘劫持’你的大脑,甚至也不是‘破坏’它。”萨拉维茨说,“人们是可以行为上瘾的,就连爱情的体验也一样。上瘾实际上是关于人与体验的关系。”光是不停地给人提供毒品或某种行为还不够——当事人还必须学习到,该体验是对自己心理痛苦的可行治疗途径。
“上瘾不是‘打破’你的大脑,不是‘劫持’你的大脑,甚至也不是‘破坏’它。”萨拉维茨说,“人们是可以行为上瘾的,就连爱情的体验也一样。上瘾实际上是关于人与体验的关系。”光是不停地给人提供毒品或某种行为还不够——当事人还必须学习到,该体验是对自己心理痛苦的可行治疗途径。
和樊登老师的观念一样
创办读书会的理念就是希望国人热爱阅读。
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带来了真正深刻的激励,你就不会老是惦记着钱。
它还突出了物质上瘾与行为上瘾之间的潜在差异:物质上瘾公然表现出破坏性;许多行为上瘾则穿着创作的外衣,暗中搞破坏。随着夺取高分,获得更多关注者,或是在工作上花更多时间,进步的错觉会让你坚持下去,故此,你必须更加努力地挣扎,才能摆脱继续下去的需求。
原来如此啊
契克森米哈注意到,许多画家深深地沉浸在绘画创作当中,时间几个小时几个小时地流逝,他们却浑然忘我,没想到要吃,也没想到要喝。契克森米哈解释说,人体验到心流(也叫作“进入状态”)的时候,他们沉浸在手头的任务里,失去了时间观念。有些人报告说,自己进入状态时会体验到深切的喜悦或兴奋感;这种罕见的持久幸福感,似乎只有在人的能力恰好够克服挑战的时候才能可靠地出现。
我们常常忽视停止规则,因为短期而言,询问人们为什么开始做新的某件事,比考察他们为什么不再做旧的某件事更重要。如果你卖东西,你的第一个问题是可以怎样鼓励人们使用你的产品,而不是你该怎样避免让他们换用其他产品。如果你是医生,想鼓励患者锻炼身体,你的第一个问题是怎样让他们开始锻炼,而不是怎样诱使他们坚持锻炼。如果你是老师,你的第一个问题是怎样激励学生学习,而不是怎样推动学生继续学习。在你询问人们为什么停止之前,你必须先问人们为什么开始,但在推动上瘾和强迫行为方面,停止规则扮演着一个重要而又偶遭忽视的角色。
的确是
有充分的早期证据支持上述设想:小剂量的心理艰辛对我们有好处。先前解决过心理难题(但较之后面的困难更简单)的青年人,在应对心理麻烦时表现更好。
好棒
[插图]“动机性面谈的关键在于把上瘾行为的代价和好处都摆到桌面上来。我们都知道上瘾有多么可怕,但它也有好处,后者往往是整个谜团里最有意义的一部分。剖析行为的好处很棒,因为这样一来,你才能理解行为满足了什么样的潜在需求。”
从被动到主动,这样的压力就会缩小
传统上,辅导师使用这种方法来治疗药物滥用,但威尔肯斯说,它对行为上瘾同样管用。至少有一项研究证实了她的信念。它管用是因为它激励人们改变,并在整个过程中赋予人主人翁意识。当事人想要改变,不是因为上当受骗,也不是因为承受了来自他人的压力;他们是自己主动选择了改变。这种辅导方法还暗含着如下认识:不同的人受不同的动机驱使来克服自己的成瘾问题。对于一些人来说,上瘾妨碍了生产力;对另一些人来说,它妨碍了健康;还有一些人认为它妨碍了建立圆满的社交关系。动机性面谈解释了动机,促使上瘾人士做出改变。
社会心理学家苏珊·菲斯克(Susan Fiske)和谢利·泰勒(Shelley Taylor)形容人是“认知吝啬鬼”,认为我们就像吝啬鬼不肯花钱那样吝于思考。的确,只有必须依靠思考才能得出可接受结论的时候,人才会选择思考。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吝啬鬼”的做法合乎情理,因为思考代价高昂。它妨碍了动物的行动,让动物容易受到天敌的伤害,未能做好准备抓住有限机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重度依赖心理捷径,惯用套路和经验法则,因为它们能让我们尽快理解复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