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痴(译文名著精选)》_精选读书笔记1100字
整体情节并不复杂的 《白痴》却有六十余万字的篇幅,能时刻感到陀氏那种歇斯底里地想延展开自己灵魂褶皱的欲望,每一番各色人物的独白都是让人读到筋疲力竭却又痛快酣畅的狂风巨浪,在伊波利特的自杀说明、列别杰夫和将军等人的大段剖白处尤为突出。
回想起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场景莫过于娜斯塔霞和阿格拉雅那段高度紧张急着撕破一切的对峙,以及最后一夜公爵和罗果仁静默地躲藏在黑暗中与娜斯塔霞的尸体共处一室时那种诡异阴郁、痛苦到令人甚至感到轻松的气氛。
我不同意有人说陀氏女主角或双女主都是千篇一律的东正教十三点,我认为他非常善于刻画女性的心灵和感情,尽管他把女人的骄矜、自尊、嫉妒、怜悯都用他一贯痛苦痉挛的方式展现出来(但凡读过《涅朵奇卡》的人怎能说他不会写女人?)一开始以为公爵、阿格拉雅、娜斯塔霞是接近于“宝黛钗”的人物关系,后来发现未必如此。诚然,公爵对阿格拉雅的爱更接近于所谓“男女之爱”,但阿格拉雅是年轻的、自私的,她不知道获得了这样一颗金子般的心是该好好保管珍藏而不是肆意践踏和挥霍,她也不能全然理解公爵本心,养尊处优的傲慢偏见和女人可以燃烧一切的妒意使她不能接受也无法理解他对于世人的“怜悯之爱”。反倒是娜斯塔霞对公爵的爱和理解都到了极为深刻的地步,因而她认为自己卑劣肮脏到配不上公爵,因而她爱公爵之所爱,认为公爵爱的阿格拉雅定是完美的天使,竭力促成他的幸福又因爱不忍离去,只想亲自在他面前向他确认“你幸福吗?”因而她在成婚前一晚跪在他面前哭喊“我怎么能对你干这种事!”而后在婚礼上奋不顾身地仓皇出逃,主动要求在罗果仁家过夜的她何尝不知道自己面对的将是死亡?
《白痴》中这四个主角都令我又爱又恨,是的,暴戾阴鸷如罗果仁也令我同情扼腕,陀氏在这部作品中对于罗果仁的杀人行径都做了模糊隐化的处理,没有《罪与罚》和《卡拉马佐夫兄弟》里正面的直接描写,甚至一切都发生得自然而顺当,我对这种处理有着朦胧的喜欢。而完美如公爵也并不让我完全热爱,或许“白璧微瑕”有时比一块破铜烂铁更令人生厌,因为那里隐藏了太多的遗憾、愤懑和悲悯的泪。尽管如此还是想说,陀氏想塑造的这个“彻底美的人”虽未真正拯救那个世界,但他确确实实照亮了读者的心,白痴在小说中“像灯火一样吸引蛾子,又让蛾子因自己的影子而愤怒”,而在小说之外他是让面对书页和文字的人心中点燃明亮烛火的存在。“彻底美的人”并不存在,但或许我们可以朝他靠近一些,当我们渐趋在心灵上试图与梅什金或阿辽沙的心灵贴近,就已经朝“更美的人”接近了一步。
私以为《白痴》<=《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后者对我心灵的震动更大,也许比起看“虔诚的灵魂堕落”,我更喜欢读在热泪中救赎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