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美丽新世界(译文名著精选)》_读书笔记_1100字

《美丽新世界(译文名著精选)》_读书笔记1100字

我所追求的,不过是不幸福的权利而已。

书中描绘的乌托邦离我们的现实世界远吗?或许乌托邦从来都是一个无处不在的幽灵,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面目出现,有时它叫做理想国,有时改称大洋国,有时叫做集权主义国家,有时又称作美丽新世界,又或许以后可能会把自己叫做和谐社会。

尼古拉斯·贝加耶夫的说到:“看来乌托邦要比我们过去所想象的更容易实现。事实上我们发现自己面对着一个更痛苦的问题:怎样增避免它终于实现?……乌托邦是会实现的,生活正向乌托邦前进。一个新的世纪也许可能开始,那时知识分子和有教养的阶层会梦想着以种种方式逃避乌托邦,返回非乌托邦的社会——那儿并不那么‘完美’,却更自由。”

诚然如上所说,“完美”或许看起来是那么的美好,值得向往,但是却带着冷漠和距离感;“自由”才是我穷尽一生想要追求的东西,是从心底升起的欲求之火,吹不灭、压不倒。

身处时代的洪流中,便如同一线逆流撞进死水,想奋力挣扎却免不了最终和这谭死水一并沉底,不在反抗。即便难得清醒,看清了身处何处,也会有那种无能为力只得淹没在茫茫人海之感。

抛开文学性不谈,故事想表达的内核值得思考。附录的《重返美丽新世界》更是字字珠玑,值得品味。(为什么给我感觉赫胥黎更适合搞学术呢)

年少时读完固然感受到了书中新世界的冰冷与漠然,可是回过头来,叩问自己心生恐惧的原因会不会是因为这个非乌世界的世界观已经根植于己而理所当然的与约翰站在同一战线?但是与此同时,殊不知反乌托邦的我们已自动屏蔽了理解另一个世界的方式。那个世界的冰冷,生硬,毫无生机不过是我们眼中的打量世界的一个断面,它真实的模样,我们也不得而知。

也许有人会说失去人性的人已非人。但我想发出人性为何的叩问,从来都不存在人性本应如何的答案。因为人性来源于人,而不是人性决定了人本来的样子。不同社会形态下的人会给人性以新的定义。

其实我并不是要鼓吹要重返美丽新世界,我只是想说我们不要不加思索地对一个与我们相异的世界观进行粗糙的分割,那样的我们才有点像活在温水里的青蛙。不至于致命,但会变得简单。

事实上美丽新世界和残酷的现实世界都是两种极端,一个合理的社会会在这夹缝中舒展开来,以一种最舒适也最稳定的形态存在。而真正理想社会是一个摆出选择的社会,而不是做出选择的社会。在我看来,从一开始就拿出白咖啡与黑咖啡比择二者之一一以贯之这种粗暴的手段要温和许多。

作为反乌托邦三部曲,《美》和《1984》介绍了不同的两种模式,然而可怕的不是两者其一,而且这两种模式或许可以双轨并行。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