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市场:布局未来消费群 决战年轻人市场》_精选读书笔记700字
前半部分可仔细研读,后半部分择而阅之。早点阅读,也许两年前可以做得更好。对于校园团队的管理忽视了对人性的洞察,单纯的把团队成员当成经济人来衡量,而对于部门以复杂人的角度来考量,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也由于对方法论的不够健全。
企业或组织深入拓展校园市场,目的在于撬动年轻消费群体,通过品牌塑造、用户推广、产品营销、公益导向、政策指引、校企合作等方式,满足企业或组织对于年轻消费群体的某些诉求;同时,学生或学校通过校园市场,整合、筛选更多优质社会资源,实现学生群体的某些诉求。
在一定程度上,更多的校园负责人往往倾向于大区负责人对自身学校资源的倾斜和支持,而忘了自己作为一个负责人有什么资源优势可以利用,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最大的利益,而不是不断地索求,最后仅仅贴张海报,发几份传单了事。
作为校园团队,往往不是简单的用物质来维系枢纽,学生的痛点在于两点:就业、恋爱。获得情感认同,信息的获取以及好玩,仅仅用物质联系,物质没了关系也就结束了。
校园渠道不适合用来做下载推广,它更适合作为品牌展示的出口,短期的回报并不现实,需要足够的耐心,做品牌的转化,抢占心智。用kpi来衡量完全可以找专业的团队而不需要校园渠道
做校园市场,做的就是良心。多点公益,少点功利,莫道学子可欺,天道自在人心,校园市场相对是一个纯粹的市场
最后判断一个人是否能胜任校园市场总负责人有3个客观标准。
1. 过往工作经验、从业时长、有无典型代表案例。
2. 有无培训和管理经验,思维逻辑是否清晰,是否有强烈的个人魅力。
3. 最重要的一点,即有无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