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学真原》_读书笔记1100字
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天是人格化的,是智识的源泉,人可与天沟通,通天的人是先知先觉的,拥有统治人间的智慧与权利,掌握通天手段成为获取统治权的必要条件,而统治者为了稳固统治,则必然垄断天学。
在上古时期,巫师通过巫术通天,天是王权的来源;轴心时代后,中国哲学完成了“心”的超越突破,通天方法演变成了天学,天成为王权的象征。而与天相对应的则是人心中的道德观念,天象异变则意味着失德,需要进行禳救。
通晓天意能预知吉凶,根据历法(推算交食和五大行星运动)将每日吉凶宜忌编注成书,便有了历书(历谱)。历书(历谱)用于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诸如农事、房事等。历法用于占星,统治阶层根据行星运动来预判军国大事。如果政治家和天学家能将星象和政治巧妙地联系起来,则能有效预测军国大事或打击政治对手。
本书作者进行了大量的考据工作,对天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厘清,并着重分析了天学的政治属性、文化性质和社会功能,是了解中国古代天学的一本好书。但个人认为还缺少对“天”的观念分析。作者在书中只提到天是人格化的,天学是古代中国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反映。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这些观念不可能不变化。劳思光先生在《新编中国哲学史》的开篇就认为不仅有人格化的天,还有形而上的天,并且这两种观念在《诗经》都有所体现。天人感应也不是贯穿古代中国的观念,而应该只是汉代儒学或者之前的思想,魏晋玄学的“天”就已变得无为,程朱理学的“天”则应是形而上的天(天理、天道是事物的本源和运行规律)。程朱理学是元明清的官方意识形态,官方对于“天”的观念较于以往应该有很大的改变,但作者没有进行分析,作者在书中举的例子也很少来自元明清。
注:“苍天已死,术士当立”,近现代中国受到外来冲击,引进了西方进化论和唯物论,“天”的观念瓦解,原有的道德观念受到剧烈冲击,“物”强势崛起,社会达尔文主义、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盛行,原本为“天”服务受道德约束的“术”不再受到约束,由战国杨朱学派思想结合西方个人观念发展出来的中国式个人主义为术士谋利提供了正当性,西方应用科学(应用物理、应用化学等)、应用数学(博弈论、势函数等数学工具)和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的引进则让术士如虎添翼。PS:近些年有些人推崇战国时期的法家,认为战国时期的法家观念和现代法律观念相似或一致,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战国时期的法家没有个人权利观念,法是君王打造国家战争机器和统治的工具,法家提出法术势也只是君王统治和控制人心的方法,并不能为个人提供价值观念方面的指导。推崇战国法家、纵横家、兵家等学派实际上是功利主义的体现。至于市面上各种写着速成的书籍则更能体现当下社会的功利和浮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