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大路朝天:中国革命与中国道路》_精选读书笔记_2400字

《大路朝天:中国革命与中国道路》_精选读书笔记2400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书不在厚,有神则明~~本书靓在清醒与独到,贵在活性与张力,这是我个人的观点。见仁见智,欢迎书友吐槽、拍砖呵。本书既有对中国道路的认识,也有对近30年来社会思潮的辨析以及对新中国历史的梳理。拜读本书,酣畅淋漓、微言大义,溯古论今、纵横开阖,长久困顿于心际的一些疑惑与不解,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地被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恍如山重水复、倏然柳暗花明,顿有拨云见日 之感。不看后记,单就视野之宏阔、文笔之犀利、语言之老道,断然不会猜测得到本书出自一位80后学人之手。◎各走一边。各走一边,按中国的谚语讲,应是大路朝天的后半句话。对于中国革命与中国道路,应历史唯物地看,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和逻辑。“共产主义的幽灵“,飘荡在沙俄的上空,开出了苏维埃共和国联盟之花;游移到九州华夏,则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果。新中国的道路既不同于苏联,也迥异于西方世界。把西方的标准作为一个普世准则来衡量中国道路,显然是行不通的。◎与时俱进。萧先生坦言,如果儒家想以一种健康、积极的姿态复兴,就必须考虑到中国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包括:首先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其次是从乡村熟人社会网络向城市化之后的陌生人社会体系转化,再次是过去以血缘为中心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正在解体,最后则是在当今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下,儒家能否建立一套对今天的国际秩序的解释~~在国际社会仍然奉行丛林法则的情况下,儒家传统在国际关系层面应如何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能否适应这些变化,将直接决定儒家在今天的中国能否复兴。 ◎村庄乡贤。2016年,国家提出要提倡乡贤,让他们在基层社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所谓“乡贤”即包括村内的各种精英,尤其是一些曾经担任过公职、拥有某些社会资源的退休人员,也包括一些村庄内的先富起来的人和村庄内部的文化人,今天的“乡贤”实际上是村庄内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精英。我们必须看到,今天的农村基层正在发生一些值得警惕的变化,随着土地流转和集中,村庄内部的贫富分化很有可能将向雇佣关系转化,农村内部的社会关系也将重组,需要建构一套适应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秩序伦理,而这正是儒家所能发挥作用之处。◎基层社会革命。基层社会的革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是在夺取政权之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共产党进入乡村社会,将群众从地主阶级的控制之下解放出来,唤醒农民的阶级自觉和斗争热情。在此基础上,共产党领导农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土地改革,完成了本应该由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平均地权”的任务。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稍晚一些也完成了这一革命任务。第二步则是将农民组织起来,成为一个利益与共的集体。这也就是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随后就掀起了合作化运动,农民将在土地改革中分配到的土地拿出来,加入合作社,农民从土地改革之后单打独斗的个体农户变成村集体的成员,他们按照集体分配的任务付出劳动,集体则对他们的生老病死完全负责。而且,通过这种将村庄内部的所有人都组织在同一个集体之中的方式,不仅让弱者得到了保障,也让村庄内的精英能够把他们的能力用于为集体谋取福利。随后,在已有的集体组织的基础上,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农村除了进行农田整修、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建设之外,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扫盲、兴办基础教育、建立合作医疗体系、改善农村卫生条件等建设。这些建设成就的取得,离开基层社会组织革命和集体化道路,是不可能的。◎对话主席。1938年,以民主人士身份访问延安的梁漱溟曾与毛泽东进行过6次长谈。究竟是用政治的方式、通过革命的道路解决农村的问题,还是像梁漱溟那样就农村谈农村,用儒家理念来重建乡村秩序。

为两人的分歧做出结论的是历史。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农村社会结构,地主阶级被消灭,阶级剥削也随之被消灭,儒家赖以重建乡村秩序的宗法社会网络自然也被彻底粉碎。在千百万贫苦农民看来,这是农民的解放,翻身做主,但在新儒家看来,这个过程则是彻底摧毁了儒家传统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革命暴力。革命不必然意味着暴力,但不可能没有暴力。土地改革的主要意义是让几亿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摆脱了几千年来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翻身做主,从被统治阶级变成国家的主人。几年后,梁漱溟在政协会议上公开发言,批评党的政策剥夺农民太多,工人受到优待太多,遭到毛泽东的严厉批判。梁漱溟先生没有看到,要让中国变成一个工业国,就必须进行大量工业投资,在当时中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从农业中拿出一部分剩余进行工业积累是必要的。在毛泽东和共产党人看来,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出路不在农村,而是要通过工业化来解决,待实现工业化后才有实力反哺农业。眼前对农业的征收是为了国家的长期利益,也是为了农民的长期利益。通过政治上的革命来实现乡村秩序的改造和重建,通过工业化来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问题,这是中国革命的逻辑的自然延伸和展开,中国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今天,梁漱溟同时受到两方面的重视和推崇:一方面是前面已经提到的新儒家,另一方面则是当代中国的乡村建设力量。◎遗产平等。在人类历史上,社会贫富阶层的存在是常态。但我们要再次强调曹锦清的话,中国人民是世界上唯一胜利过的人民。中国革命留下的最重要的遗产就是平等。也就是说,在经过革命胜利之后,平等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不仅要体现在权利和程序上,而且还要实现实质上的平等。如果出现了严重的社会等级分化和阶层固化问题,就会形成较大的政治危机。◎中国道路与儒家复兴。甘阳曾经提出,当代中国同时包含着三种不同的传统,分别是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市场自由传统,甘阳称之为“通三统”。在甘阳看来,正是这三种传统之间的张力,使中国社会继续保持着特殊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     一读小记(一)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