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_精选读书笔记_2800字

《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_精选读书笔记2800字

亚里士多德对很多领域下了定义,然后作者以亚里士多德为引子,牵出了人类在物理、化学、生物这三个领域内具有变革、引领和推动人类深刻认知这个世界作用的主要人物,以这些人物为主线勾勒出人类的思想史。亚里士多德之后是牛顿经典力学被新的科学理论推翻。

————推荐序

我经常和朋友们讲,人和人之间的差异,首先还不是在学识上,更不是在金钱上,而是在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上。

永远都是想法先行。能产生超越日常事物,同时又有价值的想法,这才是科学这个事业的本质行为。

最容易理解革命的时候是革命成功以后。

科学是一个反常识的、永远在革命的、不以实用为目的的东西,是纯粹精神上的追求,是人类想要知道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是想破解世界的源代码。鉴于生物本能是生存和发展优先,没有科学是正常的,有科学是不正常的。

现代人如此崇拜科学,很大程度上是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开始的——人们是见识了科学的力量才崇拜科学,人们真正崇拜的其实是科学的力量。

某些动物通过解决简单问题获取食物,某些则使用简单的工具。但有一个行为,除了人类之外再没有从其他任何动物身上观察到过,哪怕是最初级的形式,这一行为就是试图去理解自身的存在。

现代科学作为一种形而上学体系是建立在自然世界依照某种规律运行这种观念之上的,古希腊人最早开始接受这种观念;但直到17世纪之前,科学并没有利用这些规律获得让人信服的成功。从泰勒斯、毕达哥拉斯以及亚里士多德这些哲学家的观点变为伽利略和牛顿的观点,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并且,这种转变并不需要花费2 000年的时间来完成。

————————前200页都看着挺无感的

在牛顿临死之前描述自己的一生时,他以这种方式来讲述他的贡献:“我不知道世人是如何看待我的,但是,对于我自己,我一直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因为时不时地找到一块更光滑的鹅卵石或者一个更漂亮的贝壳而高兴不已,但我还没发现我面前宽广的真理海洋。”

他属于,如果你说天看起来灰蒙蒙的,他却会说“不,实际上天是蓝色的”那种人。更让人恼火的是,他还是那种能够证明它的人。

史蒂芬·霍金曾经告诉我他有一种很高兴自己瘫痪了的感觉,因为这让他可以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牛顿在《数学原理》中阐明的定律并不只是抽象的概念。他提供的证据让人们相信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他阐述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数学原理就可以用来解释无数真实世界里的现象。在这些应用中:他展示了重力如何影响我们看到的月球的不规律运动;他解释了大海潮汐的涨落;他计算出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他证明了岁差是地球赤道地区受到月球重力影响的结果。

在石棺上刻有几个小男孩手执仪器的浮雕,那象征着牛顿最伟大的发现,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插图]这里长眠着艾萨克·牛顿爵士,他凭借近乎神圣的思考力,以及他独有的数学原理,探索了行星的轨道和形状、彗星的路径、大海的潮汐、光线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颜色的性质,这一点别的学者之前从未设想过。他用勤奋、睿智以及忠诚诠释了自然、历史和《圣经》,他以他的哲学思想维护了全能和仁慈的上帝的威严,并通过他的举止传达了《福音书》的简朴。人类应该为他们中间曾经存过这样一个伟大的装饰物而感到欣喜!他生于1642年12月25日,殁于1726年3月20日。

火并不是一种物质,而是其他物质在经历化学反应时释放出的光和热

真正意义上的化学的诞生不得不等待某种技术发明——可以精确测量物质重量的仪器,可以测量在化学反应中吸收或释放出的热量的仪器,可以确定一种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的仪器,可以捕捉、抽空和操纵气体的仪器,可以测量温度和压力的仪器。

——————化学:泰奥弗拉斯托斯·邦姆巴斯特·凡·霍恩海姆,罗伯特·玻意耳,约瑟夫·普里斯特利,安托万·拉瓦锡(在一门科学的理论和实验方面都出色当然是一个过高的要求,我所认识的顶级科学家就没有几个敢说那样的话。拉瓦锡在化学理论和实验方面都是大师级的人物。拉瓦锡后来把他的观察转向了科学领域最著名的定律之一,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产生的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与最初的反应物的质量相同。)约翰·道尔顿(道尔顿开始怀疑气体可溶性的不同是它们原子的体积大小不一样导致的,并且,这又反过来引导着他开始思考原子的重量。)德米特里·门捷列夫(门捷列夫发明的“周期表”并不是化学家版的鸟类野外手册;相反,它是化学家版的牛顿定律,或者至少它的成就像化学希望的那样接近于那个神奇的成就。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化学奖,此时离门捷列夫去世还有6年。他未能获得这个奖项是诺贝尔奖历史上的重大误判之一,因为他的元素表是现代化学的核心组织原理,这个发现让我们有可能掌握物质的科学,它也是从防腐师和炼金术士的实验里开始的长达2 000年的工作的顶点。),

心理学家常提起一种被称为“胆量”的品质,这种品质与毅力、顽固以及热情有关,这些特质我们在这些篇章中已经看到了太多。他们发现这种被定义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带着持续的兴趣和努力追逐长期目标的性格”与所有事情的成功息息相关,无论婚姻还是军队的特种部队皆是如此,这并不让人惊讶。

——————生物:罗伯特·胡克(显微镜、细胞),弗朗西斯科·雷迪,安东·范·列文虎克(发现微观世界、颠覆人类认知),查尔斯·达尔文(假如胡克和列文虎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生物学领域的伽利略的话,那么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就是它的牛顿。和牛顿之前的物理学家或者元素周期表出现之前的化学家一样,达尔文学说出现之前的生物学家也会收集数据,但却不知道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达尔文对于我们理解生命世界所做的贡献就和伽利略以及牛顿曾经对非生命世界所做的贡献一样:使科学从宗教质疑和古希腊传统中摆脱出来。)格里哥·孟德尔,

——————超越感官:麦克斯韦(电力和磁力),马克斯·普朗克(原子和量子),爱因斯坦(相对论,原子和量子,光电效应是光照射金属从而使它释放电子的过程),海因里希·赫兹,威廉·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5年);汤姆孙发现了电子(1897年);欧内斯特·卢瑟福(发现原子核)(1871—1937)了解到像铀和钍这样的化学元素会释放出神秘的射气(1899–1903)。卢瑟福把这些神秘射线分成了三类——阿尔法、贝塔和伽马射线。据他推测,这些射气是一种元素的原子在自然衰变成另一种原子时产生的碎片。尼尔斯·玻尔(探明了电子没有坠向原子核的原因,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维尔纳·海森堡,埃尔温·薛定谔

卢瑟福认为一种元素的原子会衰变成另一种原子,他的这种观点遭人轻视,就仿佛只有留着长须、披着炼金术士长袍的人才会提出这种观点。1941年,科学家将学会如何把水银转化成黄金——这简直就是炼金术士的梦想啊——通过在核反应堆中利用中子冲击水银。

玻尔理论证明原子序数是建立元素周期表的正确参数,因为正是质子和电子决定了一种元素的化学性质,而不是它的中子。多亏了玻尔,科学界最终在50多年后得以解释门捷列夫神秘的周期表为何有效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