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断舍离(心灵篇)》_精选读书笔记_2600字

《断舍离(心灵篇)》_精选读书笔记2600字

断舍离(心灵篇)

山下英子

◆ 序言 断舍离得到的心灵提升——俯瞰力

首先,断舍离是将住所中“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去除掉,替换成“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人可以自然而然地接受并喜欢上本来的自己,并且挖掘出原本的自我。总而言之,就是找回自我肯定的感觉。这本书的主题,则是:通过断舍离得到的能力=俯瞰力。

前一本《断舍离》出版以来,我收到了很多亲身去实践断舍离的读者的反馈:· 我不仅能判断出自己是不是需要某种物品,而且还能分辨出自己与它的关系是不是合适、舒服的了。· 待在家里的时间变得充实了,我开始越来越喜欢自己的家了。· 断舍离还能应用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上,再也不需要为了无谓的事伤神费力了。· 感觉活得轻松多了。·人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惊人变化,太美好了。(结婚、换工作、重修旧好、拥有正向意义的离别等等)

通过斩“断”不必要的物品的流入,“舍”去形同废物的物品,我们就能从物品的拘束中脱“离”出来。“断”与“舍”这两种行动(doing)的交替重复,会带来“离”(being)的状态。到了这时,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俯瞰力”就是此时应运而生的“观点”变化。我们会从以物品为轴心的短视点,转变成以“我”为轴心来正确掌握空间(整体性),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更深刻的洞察、更高远的观点以及更广阔的视野,俯瞰力就是这样的力量。

断舍离的精髓在于令“看得见的世界”与“看不见的世界”同时变得有序、和谐,也就是所谓“‘看不见的世界’的断舍离”。这也是贯穿全书的主题。

◆ 编者序 断舍离,心灵的加法哲学

断舍离就是一种提倡余裕的哲学,而在本书中,作者再次重申了余裕的重要性——余裕是一种美,只有让外在的生活空间和内在的心灵空间都拥有余裕,我们才能真正将自己从自顾不暇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才有能力、有精神去吸收新的能量,并脱离自我的狭隘境地,站到更高远的角度,对他人乃至整个社会发出关怀。倘若每个人都能到达这样的境地,那么我们整个社会就会更和谐,更自在,更具包容性与人文关怀。

◆ 第一章 形体所呈现的“看不见的世界”

要把空间里物品的总量减少到能让住在里面的我们觉得舒适的程度。首先必须要清楚分辨出当事人是喜欢物品本身,还是仅仅喜欢“收集”这个行为。 “你的品位这么棒,所以才更要精挑细选呀。”收拾是一种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工作,要是不经过大脑思考的话,就无法下准确的判断。收拾就是一连串的选择和决定,是验证生活能力的工作,难度并不低于其他社会工作。把家务事这种日常整理的工作,与其他社会工作一视同仁。家务事其实是一项需要极强综合能力的工作,特别是收拾工作,是一连串的选择和决定,是生活能力的证明。断舍离这么说——“首先是赦免,接下来是接受现状。”换句话说,断舍离是叫人们接受这个现实——无法整理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就从这里开始起步好了。

用“现在、这里、我”掌握自己的位置。只要清楚明白自己的位置,以淡然、喜悦的心情稳步前进,就能看到登顶的曙光。收拾也是一样,需要通过不间断的训练来充实体力和精神。 这条路就永远都没有终点,取而代之的是自己总是在不断地成长。人在犯错的时候,通常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把焦点放在后悔上,另一种则是把焦点放在前进上。改用加分法生活,我们就能轻松得多。 赦免并接受现状,认清自己当下所处的位置。然后把焦点从良心的不安和后悔中转移过来,用加分法生活。

◆ 第三节 【深刻的洞察】物品投射出的人际关系与自我

断舍离则让很多这样的人再次获得了离开父母事先为自己铺好的那条路的绝佳契机。 也不知道为什么,人就是会把真实的自己投射到物品上面。物品是自身的投影。它可以成为诊断、治疗、治愈我们内心的工具。 “令人纠结犹豫的东西就不要买。”人之所以会纠结,一定是有某种理由纠结,其实正是进行自我分析的绝佳契机。存在她内心深处的,其实是以财产为中心的夫妻关系,而它就借着“想买保险柜”的欲望不知不觉地浮出水面了。纠结和困扰的时候,就是应该进行自我分析的时候。同样的行为,会因为不同的动机而有所不同。期待本身就是一种责备,完全是一种对自我期待的执著,所以只能招致反效果。

◆ 第三节 【广阔的视野】以生命的观点来检视大环境

断舍离是一种生命的机制我认为断舍离是以下面三点来体现生命的机制的。1.新陈代谢。断舍离的行动和状态,可以比喻为“断”是减肥,“舍”是排毒,“离”是代谢。2.找回感应力。不放弃分析、思考、感觉的权利,特别是找回生命本来所拥有的感应“舒服不舒服”的能力。3.全面信赖。信赖自己拥有的新陈代谢和找回感应力的能力,并坚信只要磨炼这些能力,就能自由发挥生命的活力。

要确实感受和思考,接纳什么样的食物,接纳多少量,才能使“我”这个生命体感到愉快。 不是寻找变瘦的方法,而是从“如何回到根本的、自然的状态”的角度思考,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办法。忠实于生命本来的机制,是断舍离的原点。可以多次确认应该回归的位置。

物品要各得其所才能展现美感物品要用才有价值。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这三句话说出了“断”、“舍”、“离断舍离是根据自己的意志来做取舍选择的,带有强制性的,就不是断舍离。断舍离的自由度、大前提,都被这压倒性的自然力量掠夺一空了。为了珍惜、珍爱每一天,要让物品在需要的时候,以适当的量存在于需要的地方,让它发挥最完美的功能。

◆  这种空虚源于尽管过剩,却一直没有意识到过剩,更甚于此的,是把目前拥有的各种事物、目前存在的一切都当成理所当然的心态。因为“断”,我们方才体会到事物的可贵。

◆ 断舍离实践者的话

“断舍离”的概念非常简单,“断”,断绝想买回家但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的那些泛滥的破烂,“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在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在条件允许下,一个人试着使用高于自己形象的物品,可以提高潜意识里的自我形象,从而真正地提升自己,获得改变和自信。

◆ 可以勇敢,也可以温柔

断”即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即舍弃多余的废物,“离”则为脱离对物品的执念。简而言之,就是在面对物品时,要摆脱过多的依恋,斩断不必要的情感纠缠,果断地舍弃与自己没有缘分的物品。

◆ 最简单的生活之道——从你的衣柜开始

佛说,所有对身外之物甚至身内之物的执念,皆是因为看不清、看不开所造成的。占有绝非是拥有,放下才能拥有更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