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陈寅恪往事》_读书笔记1200字
该书着重发掘和论述陈寅恪的守望精神及其现代价值,辨析和澄清坊间对他的某些可爱而不可信的传闻,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展现其作为学人的铮铮风骨。该书史料扎实,文笔流畅,感情真挚,有史有识,值得一看。
陈寅恪先生对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的贡献,不仅表现在他写出了充满真知灼见的论著和极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上,而且还表现在他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守望上。陈寅恪兴趣广泛,无书不读,涉猎了许多人文社会科学、文化学、文字学、东西方史学等领域的书籍,形成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结构。
陈寅恪先生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在这三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教育也在向现代化嬗变,20世纪的中国学术文化和教育,经过萌生、确立、彳亍学步阶段,艰难曲折地向现代文化、现代教育嬗变。陈氏与同时代的朋友,以及下一代的知识分子,其生活、思想乃至研究,都带着或浓或淡的历史印记。因此,作为中国学术文化的守望者、中国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和“学院派”的领军学人,陈氏的学术生涯和教学生涯、陈氏的遭遇和命运,更能反映出社会嬗变时期四代知识分子的处境与命运。从这个角度而言,读懂了陈寅恪,就读懂了20世纪中国的学术文化史和教育史。
陈寅恪先生经过欧风的拂煦,美雨的洗浴,发现了人的自我主体价值。他在1929年所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主张,顺应了时代潮流,不但标志着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体现了知识分子新人格机制的核心价值,而且揭示了学术研究的真谛。陈寅恪守望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既融贯在他的生活中,也渗透在他的学术研究中。
陈寅恪的学术成就,代表了20世纪中国学术界“学院派”的最高水平。他严谨的学风,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结构,刻苦的学习精神,对学术灵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守望,执着的学术追求与坚忍不拔的毅力,深邃的学术眼光以及卓越的学术成就,建立了独立、自由研究学术的风范,与同时代许多学人一道,为转移一时代的学术风气而努力,成为世纪中国学术界一座难以超越的高峰,受到许多人的崇敬。
陈寅恪给我们留下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但最有价值的,还是他坚定不移的守望精神。在新旧社会嬗替时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转型时期),他既坚定不移地守望着中国传统文化,又站在中国文化本位论的立场上,接受了西方文化思想与科学方法;既守望着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的灵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又孜孜不倦地进行着学术探索,大胆创新,发前人之未覆。他就这样一生守望着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境况与压力下,都保持着清高、不曲学阿世的学人风骨。这种守望精神,是陈氏文化性格的内核,他真正做到处世为人与搞学问高度一致。这是他人格魅力的奥秘之所在。他的守望,为未来的学人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