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_读书笔记700字
一本有着十足烟火气的书。
烟火气是个好东西。梁朝伟曾说自己性格内向,但是每当听到刘嘉玲的笑声,他就能回到人间。大抵也是这个意思。
以家庭、小镇为中心,分为一个个小故事,作者从不同侧重点描绘了对自己三十年人生产生过影响的人和事,看似彼此独立,实则相互关联。
作者在后记中有这样一个论断:“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当你坐在一个人面前,听他开口说话,看得到各种复杂、精密的境况和命运,如何最终雕刻出这样的性格、思想、做法、长相,这才是理解。而有了这样的眼睛,你才算真正“看见”那个人”。
深以为然。贫穷坎坷、波折不断的家庭背景,闭塞家乡历经变化的成长环境,锻造出作者走出小镇、立足城市、攀爬向上、扛起家庭重担的坚毅面,也雕琢出他敏感多思、善于捕捉情绪、深切眷恋故土的感性面。我甚至透过文中的父亲母亲和黑狗达,获得了一些对自己父母的新的理解——这或许也恰恰点出了一个令人讽刺的事实,我们从未如此深刻细致的尝试去解读身边最亲近的人。一个不说,一个也就不问。要么在陪伴时熟视无睹,要么在失去时疯狂缅怀。
这样的理解、思考及记录想来是极其耗费心力和时间的,书中的故事越到后面越显出一种心神乏力、难以为继的仓促感,暗自猜想大概是因为感情的沉重让作者无力通过反复的阅读不断雕琢,进行文字及结构层面的完善精进;又多半索性将其视为写给自己及重要之人的心绪吐露及私密表达。这样未经过分雕琢的粗糙感,恰能显出一种质朴的真挚。
序言中提到作者写了很久,也希望读的人可以慢慢的读。耐着性子,沉下内心,试着理解作者,同时也试着理解自己心中的人。这便是一种伟大而珍贵的善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