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共11册)》_精选读书笔记600字
秦国只出五万兵,就足够燕国感恩戴德,除了证明燕国此战外交上取得了成功之外,秦国的兵力,就那么强吗?
荀子在议兵篇做过总结。
齐国工商业大国,采取无底薪的雇佣兵制,士兵也称为技击士,荀子称为“亡国之兵”,这种军队最适合应对敌弱我强的局面,齐国前期一直处于天下强国地位,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但一旦面对的是强敌,士兵就会飞鸟散去。
魏国前期国富民强,采取高薪募兵制,士兵被称为魏武卒,荀子称为“危国之兵”,这种军队适合近期计划的战争,在战争前几年免税高薪按照标准招募武卒加以训练,一击制胜。但薪水易发,纳税人却越来越有限,士兵又不可能永远年富力强,长期保有容易拖垮财政。
秦国前期民生疲弊,商君变法后采取军功爵制,士兵练成也称秦锐士,就像兵马俑里面前排的那样——不穿甲胄、短兵相接。荀子称为“众强长久”之兵。是这三种军队里最勇猛的一支。但事有两面,这种军队在民生穷困时锋锐无匹,随着国家富强,民众出路越来越多,愿意用生命改变人生的锐士就会减少。
商君变法使秦国全民皆兵且勇猛异常,其它国家斥候穿梭就看不见吗?一定不是。
而是他们没有魄力,没有充足的条件推行这种制度。
最痛苦的统治者莫过于此,知道时代变化,也知道自己不能适应时代而面临淘汰的危险,却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改变自己以适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