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_精选读书笔记900字
《格调》一书中这样描述中产阶级:
一个最谨小慎微、了无生气的阶层。他们是企业的螺丝钉,“可替换的零件”。他们最惧怕“他人的批评”,因此是为他人而存在的。他们是全社会最势利的一群人。
看到这段话,我的注意点落到了最后一句,然后想,其他的都好理解,为什么中产阶级是全社会最势利的一群人,我不是质疑这个结论,而是在找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继续往后看,看到作者写“上层贫民”这个阶层时,我就明白了。
从收入水平来讲,上层贫民这个层次和中产是有很大重合的,也就是说,对这两个阶层的划分,主要并不是以收入而是工作内容。比较起来,中产阶级的收入看起来更“体面”,对社会的接触面更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更高层次的人士,有了比较之后,他们产生了强烈的“阶层跃迁”的愿望,这大概也是中产的焦虑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但在实际上,“跃迁”更多的是一种幻觉,因为:
中产和中上层、上层相比,工作场所重合,但生产方式不同;
中产和下层贫民相比,工作场所不同,但生产方式相同。
但决定着阶层维持和流动的,越往上,主要起作用的,是生产方式。
说明一点,作者提到的这个“中上层”概念,其实并不是我们我们日常说的那种“大中产”,而是上层的底层,但这个阶层的生产方式和上层是一样的,只是财富数额以及其他积累还不足够多而已。
当中产“跃迁”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强烈到一定程度,而同时又发现在现实层面的无力之后,就会越来越焦虑,并掺杂进一些恐慌情绪,调动全部心智资源,奋力扑向一切可能让他“致富”的机会。而上层贫民本来就处于他们的阶层的顶端,有事情干,衣食无忧,反而悠然自得,可以更从容把握自己的生活,维持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的稳定。
当然,更下的阶层,几乎全部注意力是生存,没什么心思去想“阶层跃迁”这种事。
这大概就是“中产阶级最势利”的原因吧。
如果你要听我个人建议,我建议你,可以把中产这个阶层当成一个用来过渡歇脚的驿站,要么努力攀登到中上层甚至上层,要么停留在中产以下也挺好的,至少落得个清闲自在。中产,哪头都不占,是全社会最痛苦、付出和所得最不成正比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