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之美》_精选读书笔记1300字
纯阳书评《系统之美》(修订版)《系统化思维导论》重在说理,《系统思考》重在介绍分析工具,《第五项修炼》重在阐述如何在组织内推进系统思考。显然在系统思维的知识版图上还有一块空白,还需要一本书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统合系统思考的思维和应用,反思系统思考的内涵和边界,既能告诉读者系统思考是什么,能做什么,也能告诉读者系统思考不是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够理性而有技巧地使用系统思维和工具,而不是非理性地设置过高目标和期待,鲁莽地去追求永远不可达的目的。
这本书就是要填补这个空白,要将系统思考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要将原则与方法整合集成,要将理想与现实相互连通。总的来说本书有两大看点:
第一、基于反思,完成了对系统思考的再思考
按照黑格尔的说法,肯定本身就是否定,因为给一个概念赋予一个肯定的定义,就意味着它会在获得的一瞬间失去了与这个定义相对的另一个定义,举个例子,你定义一片树叶是绿色的,那意味着这片树叶就不是其他颜色的。《系统化思维导论》、《系统思考》等书其实就是完成了对系统思考的第一次肯定式的定义,这种肯定式的定义表现为一种肯定,但内含了一种否定,因为是内含所以就不清不楚,读者看到的也是模模糊糊,感觉得到了很多,但是到底系统思考的边界在哪里,哪些是系统思考, 哪些不是,读者是不清楚的。那么要想搞清楚系统思考的概念该怎么办,黑格尔有办法。对于完成第一次肯定式定义的概念,需要做的是反思,回头看。反思也好,回头看也罢,表现在运动上就是一种否定,只有这种否定才可以让人们知道事物的边界。接上例,树叶不是其他颜色的,就是这种否定表达或定义,那么这种否定来自于哪里呢,或者动力之源是什么呢,答案就在前边提到的肯定之中内含的否定。只是在反思之下的否定中,这种否定不在表现为一种潜在或自在,而是表现为一种显在或者用黑格尔的说法,表现为一种自为。作者的贡献就是在前面几位作者带着读者走过系统思考的思想丛林后,蓦然回首回头看,让我们反思这个思想,去猛然发现这片丛林不是我们原来心智模式中的样子,而是另有一番洞天。系统思考不只是是什么,更是不是什么,它远没有我们想的那样是一种攻必克的利器,而只是一种异于传统思维模式的另一种思维模式,它与传统上的还原论思想、分解的思维各有利弊,都是我们看世界、改变世界的一种有价值的思维工具,道理很简单,有时候我们看森林更有用,但是还得承认,有时候看树木更有价值。
第二、以一个漂亮的结构完成了对理论和工具的统合
系统化思考强调结构的概念,认为结构决定行为,结构在系统中的位置至关重要。作者作为彼得.圣吉的老师,本书的结构处理的也很漂亮。通过“系统之美”阐述了适应、自组织、分层这三大系统特点,通过“系统之奇”说明了系统思考的6大障碍,通过“系统之危与机”总结了自然与人类社会中的8大基本系统模块,通过系统之杠杆分享了改变系统的12大方法,通过系统之生存法则描述了务实的系统方法的使用边界和务实法则,而且很明显这些实务法则已经距离其学生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