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_精选读书笔记700字
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实践,还是从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生业绩,甚至从他对仁人志士的感召以及对人才力量的组织与建树,都可以看出他人生背后那种巨大的精神追求与坚定的信仰坚守。而这种追求与坚守都是带有着强烈的传统儒家色彩的,所以随着他个人事业的成功,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里也认为是曾国藩挽救了东方儒家传统文化。
这种带有强烈儒家色彩的精神追求与信仰坚守在曾国藩那里最终转换为一个现实的选择,也就是反与不反的选择——是做英雄?还是做圣贤?
曾国藩的答案很明确——倚天照海花无数,霸业雄图非所求。流水高山心自知,圣贤事业方不朽!
所以他根本不会选择做英雄,因为他在内心深处早已选择了做圣贤。这个选择早在他读书立志时就已朦胧扎根,早在他写日记修身反省时就已不断强化,早在他写无数家书家训、呕心沥血教育后人时就已不断升华,所以到最后一刻,让曾国藩这样儒家克己修身的模范一举推翻毕生的信仰与追求,在别人看来并非不无可能,但在曾国藩自己,那绝对是荒唐而不可想象的。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明了那个最初的疑问了,他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一违常理,没有中间地带;语气决绝,绝不首鼠两端。这本身就是精神追求中一种气场与能量的显现。凭着这种对圣贤之道的精神追求与信仰坚守,曾国藩才最终从一个“笨小孩”成就了“一代大儒”,才最终开辟了向西方科技文明学习的洋务运动,才最终教育出曾家子弟代代皆有英才,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教育财富与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