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向日葵地》_读书笔记2600字
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
2017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
◆ 乌伦古河从东往西流,横亘阿尔泰山南麓广阔的戈壁荒漠,沿途拖拽出漫漫荒野中最浓烈的一抹绿痕
暖冬不但是旱灾的根源,还会引发蝗灾及其他严重的病虫害。大家都说,不够冷的话,冻不死过冬的虫卵。 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
◆ 随着葵花一天天抽枝发叶,渐渐旺壮,我们的蒙古包便在绿色的海洋中随波荡漾。 直到葵花长得越发浓茂喧嚣,花盘金光四射,我们的蒙古包才深深沉入海底。
◆ 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很久很久以后,当她给我诉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还能感觉到她眉目间的光芒,感觉到她浑身哗然畅行的光合作用,感觉到她贯通终生的耐心与希望
◆ 水 水渠之外,除了作物初生的农田,整面大地依旧荒凉粗砺。 鸡最爱草地,整天乐此不疲,一个个信步其间,领导似的背着手。 我猜草丛的世界全部展开的话,可能不亚于整个宇宙。 鸡如此痴迷,这瞅瞅,那啄啄。有时突然歪着脑袋想半天,再单脚撑地呆若木鸡。 它不管看到什么,都不会说出去。 天苍野茫,风吹草低见芦花鸡。两只狗默默无言并卧渠边。鸭子没完没了地啄洗羽毛。 在荒野中,窄窄一条水渠所聚拢的这么一点点生气,丝毫不输世间所有大江大河湖泊海洋的盛景。 面对这一切,唯有兔子无动于衷。每天上午,瓜分完当天的口粮,它们就一个个尾随我妈进入了葵花地。太阳下山还不回家,显得比我妈还忙。秋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葵花地金光灿烂、无边喧哗,无数次将我从梦中惊醒,却没有一次惊醒过他的故乡。
◆ 我去过很多地方,住过好多房子,睡过各种床。我想,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所以,我从不曾畏惧过生活的改变与动荡。
◆ 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
世界上最强烈的希望就是“一线希望”吧?我又想,人是被时间磨损的吗?不是的。人是被各种各样的离别磨损的。
◆ 命运
可是大地永不改变。丰沃的森林不应被砍伐毁灭,贫瘠干涸之地也不应被强行垦耕或绿化。人的命运和自然的命运截然相反。我到了葵花地边,为这巨大的相反而惊骇。突然感到漂泊远不曾停止,感到往下还要经历更多的动荡。
◆ 是的,无能为力。我仅有的力量只够用来掩饰懦弱,我最大的坚强是继续不露声色地生活在家人中间。
第九天我离开了。 我把我妈、我外婆和小狗抛弃在荒野深处,抛弃了一整个夏天。 又觉得像是把她们一直抛弃到现在。 似乎这些年来,她们仍在那片广阔的天空下寂寞而艰辛地劳作,而种子仍在空旷的大地之下沉睡。
◆ 觉得,在茫茫荒野中,在所有单薄安静的人类聚居区里,树是唯一的荣华富贵。
当我小的时候我什么都爱。当我长大了,我忘记了我其实什么都爱。
◆ 我叔叔的意思是想赚大钱必须得吃苦。我妈的意思是赚钱归赚钱,吃苦归吃苦。
◆ 外婆的世界
我觉得外婆最终不是死于病痛与衰老的,而是死于等待。
◆ 外婆的葬礼
我从七八岁便做好了准备,学习如何面对她的死亡,品尝失去她的痛苦,并且接受终将独自活在世上这个事实。 都说“人死如灯灭”,可外婆死了以后,她的灯才慢慢亮起,慢慢照亮我们最真实的内心,和我们往后的道路。
所谓“下次”其实是越来越渺茫的概念。
◆ 回家
登上这段陡坡的顶端,视野突然空了。戈壁茫茫,天空一蓝到底。 回头居高临下俯瞰整面河谷,乌伦古河寂静西逝,两岸丛林单薄而坚定。 突然想起不久前那个同车的异乡人。若此刻他也在此地俯瞰,大概就会明白老辈人的心意吧…… 这条野道尘土飞扬。几公里后,开始有远远近近的田野一片接一片涌进视野。 和乌伦古河谷的绿意不同,田野的绿如同离地三尺一般飘浮着。辽阔,缠绵,又梦幻。
没有风,田野静得像封存在旧照片里。远远地,我一眼看到了田边空地上的蒙古包。 我听到了赛虎的声音……似乎突然从漫漫长夜中醒来,这声音揭开我对“家”这种事物的全面记忆。 像是之前一直在没完没了地用各种各样的钥匙开锁,突然间试中了唯一正确的那把,锁开了。
◆ 狗带稻种
几乎每个母亲都有自己的拿手菜,几乎每个孩子对母亲的怀念里都有食物的内容。
外婆死了,一滴水消失在大海之中。一生寂静得如同从未在这世上存在过。但她仍圆满完成了她的使命,作为最基本的个体被赋予的最最微小的使命——生儿育女,留给亲人们庞大沉重的个人记忆、延绵千万年的生存经验及口耳相传的古老流言。是所谓生命的承接与文明的承接吧。
没有一棵树,没有一个人。天上的云像河水一样流淌,黄昏时刻的空气如液体般明亮。一万遍置身于此,感官仍无丝毫磨损,孤独感完美无缺。
突然而至的激情涨满咽喉,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我便大声呼唤赛虎和丑丑。喊啊喊啊,又像在呼唤普天之下所有一去不复返的事物。又像在大声地恳求,大声地应许。孤独而自由地站在那里,大声地证明自己此时此刻的微弱存在
◆ 关于地球的全部秘密都在风中。风声呼啸,激动又急迫。可我一句也听不懂。它拼命推我攘我,我还是什么都不明白。它转身撞向另一场大风,在我对面不远处卷起旋风,先指天,后指地。
◆ 人间
我仍生活在人间。至少,在这么偏僻的地方,仍有人间的姻缘逐迹而来。蜜蜂般执着而灵敏。陷落于辛忙劳动中的人们,仍有花期般准时降临的情感与情欲。
◆ 后记 可这是长久以来我一直渴望书写的东西。关于大地的,关于万物的,关于消失和永不消失的,尤其关于人的——人的意愿与人的豪情,人的无辜和人的贪心。在动笔之前,我感到越来越迫切。可动笔之后,却顿入迷宫。屡次在眼看快要接近目的地的时候,又渐渐离它越来越远。 于是,眼下这些文字,其实是一部充满了弯路的记叙。
向日葵有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象征,在很多时候,总是与激情和勇气有关。我写的时候,也想往这方面靠。可是向日葵不同意。种子时的向日葵,秧苗时的向日葵,刚刚分杈的向日葵,开花的向日葵,结籽的向日葵,向日葵最后残余的秆株和油渣——它们统统都不同意。 它们远不止开花时节灿烂壮美的面目,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与离别的面目。 如果是个人的话,它是隐忍而现实的人。如果是条狗的话,都会比其他狗稳重懂事得多。 但所有人只热衷于捕捉向日葵金色的辉煌瞬间,无人在意金色之外的来龙去脉。 而我的文字也回避了太多。我觉得是因为那些不值一提。但心里清楚,明明是因为自己的懦弱和虚荣。 5 我至今仍有耕种的梦想。但仅仅只是梦想,无法付诸现实。于是我又渴望有一个靠近大地的小院子。哪怕只有两分地,只种着几棵辣椒番茄、几行韭菜,只养着一只猫、两只鸡,只有两间小房,一桌一椅一床、一口锅、一只碗。——那将是比一整个王国还要完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