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李银河说爱情》_读书笔记_1800字

《李银河说爱情》_读书笔记1800字

婚姻

人的自然属性让人有了性的需求,从而有了孩子。因为哺育孩子到他能够独立谋生的时间比较长,要保障哺育者和孩子的基本生存,就需要一个制度来配合,就产生了“婚姻”。当人们开始有了私有财产之后,想要把它传给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这时就需要有一个边界清楚的婚姻关系,也就衍生出了规范的性行为: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制等。

在男权的社会产生了一夫多妻制的婚姻模式,因为女人要扮演家庭里的生育抚养的角色时,女人需要婚姻的保障,找到一张长期饭票,比如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对男人只能选择不断地妥协。到了民国,孙中山时期政府开始干预并推动女性解放运动以后,女性从家庭里走了出来,不再缠足,并能够享受教育的权利,允许并鼓励女性参加生产活动,女性有了独立的经济收入,男女平等才算开启了崭新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在婚姻法中正式规定一夫一妻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中,男女的差异越来越小,因为当现代人们不再是单纯地靠体力谋生,而是到了拼脑力的时代,这样的话男人的优势被削弱,女人的弱势被增强。

男女在平等的这条路上逐渐地走向了齐肩并进,女人有了独立的经济收入不再需要依靠男人,不再需要长期饭票,那么她还需要婚姻吗?还愿意在婚姻中上班打一份工,回家打一份工吗?这也是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想结婚的原因。我记得曾经一个单身女性给我说过她单身的原因:“如果嫁人让我的生活不再如单身自由并拉低我生活质量的话,那么我干吗要结婚?如果嫁人能够用婚姻的约束换来提升我生活质量的话,那么对方凭什么娶我?我一没有家世资源,二没有貂蝉的美貌,三没有赵飞燕的身轻如燕。”听完后,我好像懂了一点,有钱又有爱的男人是稀缺资源,他需要的或是吸引他的也一定是稀缺资源。

其实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男性也不愿结婚,这也是目前的社会环境使然的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来源于经济方面的,只是有房有车这一条就让一半的人望而却步了,如果再加上彩礼呢?另一个方面是离婚成本太高,一是物质成本,再一个就是精神成本,这也让人也恐惧至极了。再有就是喜欢独处,不喜欢别人的打扰与约束。还有一部分是不想生育抚育子女,这样的话也不觉得没有必要走入婚姻了。

面对我们的婚姻制度,它还适合现代人的需要、符合社会的发展吗?首先是中国现今已走向了世界化,中国的传统家本位的思想在与西方的人本位的思想碰撞中,人本位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纳。人们越来越关注自我的内心感受,目前的婚姻制度它与人性之间有一种内在的紧张关系,因为它要求完全一对一,白头偕老,可是人类的感情流动性挺大的,两个人在一起时间一长,就会有厌倦的情绪,有审美疲劳。随着中国发展的城市化,在现代的都市生活中,人们碰到外遇的机会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了,婚外恋、移情别恋和婚姻制度要求的那种忠诚的一对一、从一而终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张力。所以有好多人对目前这种对忠诚度要求极高的婚姻制度,会有排斥抗拒的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的寿命也在延长。在传统社会,一般人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而现在已经普遍提高到七八十岁,日本这样的国家已经到八十多岁了,中国也七十六岁了。当人只能活三四十年的时候,他刚刚来得及找到伴侣,生了孩子,往往是孩子还没长大,大人就谢世了。对婚姻还没来得及产生厌倦,人已经不在了,所以发生婚变的可能性就会比较低。到了现代,你得面对一个人五六十年这么过下去,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让人望而生畏的,这也是目前的婚姻制度让有些人难以忍受的地方。人类社会进入现代之后,性不再是传宗接代繁衍生育的目的,绝大多数的性活动纯粹是为了快乐。性的目的改变以后,大家就觉得不一定非得待在婚姻里头,待在婚姻里头性的对象毕竟是固定的,没有更多的变化和选择,所以好多人就不结婚了。

既然目前的婚姻制度让人们渐渐的不愿意接受它或者是违背它,那么婚姻制度会消亡吗?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能够适应时代被类所需的事物,要么是消灭它,要么是在变化中求发展。李银河根据西方人婚姻制度的发展与变化中产生的新的婚姻模式,根据中国的国情预测将来的婚姻制度将会发展成多元的婚姻模式:1、延续现在的婚姻模式—一对一从一而终;2、开放式婚姻—双方允许婚姻内存在第三者或是第四者;3、合同制婚姻—制定合约,到期后婚姻关系无条件终止。在这里我认为李银河眼界宽阔很有前瞻性。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