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_读书笔记1300字
为数不多给五星的书,翻过来看看另一面
从那些小概率但发生即是特大影响的事件来看待自然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个人发展的反脆弱性,杠铃策略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做决策时可以使用。有些我认同的观点摘抄如下:
从随机事件(或一定冲击)中获得的有利结果大于不利结果的就是反脆弱的,反之则是脆弱的。
信念承诺,它要求摈弃空头支票,秉持某一个信念,乃至个人愿意为其承担风险。“目标驱动”型态度深深地伤害了内在的自我。进化得益于两种随机性:突变的随机性和环境的随机性—这两种随机性均通过类似的方式,导致幸存的下一代的特征发生变化。如果能够理性地进行试错,将错误当作一种信息源,那么,试错过程中出现的随机要素其实并没有那么随机。如果每次试错都能让你了解到什么是行不通的,渐渐地,你就接近有效的解决方案了—这样,每一次努力都变得更有价值,更像是一笔支出而非一个错误。
当然,在此过程中你将不断地有所发现冷酷无情便是进步的引擎,承认这一点可能会让你感到沮丧。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我们总有这样的错觉,即认为人类总是有必要做些什么才能让万物正常运转
你越频繁地寻找数据,你会发现,你找到的噪声(而非被称为信号的宝贵数据)的比例就越高,噪声–信号比就越高
最好的办法是只看重大的数据或条件的变化,而忽略小的变化。
贪婪总是以惊人的规律性反复被人视为新的与能够治愈的东西。消灭贪欲不过是一个类似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的方法;我们很难改变人类,所以应该建立一个抗贪婪的系统,但却没有人想到这个简单的解决方案。
一个思想之所以能够幸存,不是因为它在竞争中胜出,而是因为持有这些观点的人幸存了下来!
资深交易员都拒绝接触数学公式,他们使用简单的启发法,
在证券交易所,大部分的时间就坐在那里等待事情的发生,这就好像人们在酒吧里闲坐,或黑手党“四处溜达”
逻辑排除了细节,而由于真相只存在于细节中,因此,“在寻找道德和政治科学中的真相时”,逻辑只是“无用的工具”
再说一遍,概率(即真/假)在现实世界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事件带来的影响
简单的预测和推断法要比复杂的方法好得多。他们的简单经验法则当然并不完美,但也从不以完美为目标;
理由超过一个,那就不要做。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原因比两个原因更好,只是说,通过努力想出一个以上的原因,你实际上正在试图说服自己做一些事情
一项技术存活的时间越久,其预期剩余寿命就越长
如果某个东西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比如宗教—如果你是一个无神论者的话,或者某些不合理的古老习惯或做法);如果这个东西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那么,不管你认为它合理或不合理,你都可以预期它还会存在更长的时间,比那些预言它会死亡的人存活的时间更长。
有的人只能被称为半个人,不是说他没有观点,而是说他不敢为之行动
愚蠢的人总是力图证明自己正确,而聪明人则力图赚钱,或者:愚蠢的人总是力图赢得辩论,而聪明人则寻求获利。再换句话说:辩论失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永远不要相信一个没有自由的人所说的话。
人们应该依据自己的信念采取行动,而不是根据行动选择自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