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20世纪经典著作)》_读书笔记1200字
读这本书之前需要牢记在心的一件事:基因是没有“意识”的。Dawlkins称其为自私的基因,是试图用拟人化的方法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基因所产生的行为规律,这个规律用人类的语言形容,就看起来像它们是很自私的一样。然而这一切都是非目的性的,遵循自然法则的,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就像在地球上,苹果如果和树枝分离了就会往下掉落一样。
个人从《自私的基因》获得最大的三个收获:
1. 生物是基因的生存机器,基因组合和载体。利于它们复制自己的优秀基因组合会留下来,世代繁衍,生生不息。这个道理简单如标题一样,一看就懂,基因的行为看起来像是“自私”的。似乎只要是有利于基因繁衍传播的个体/行为/文化就会被选择留下来。
这便是自然选择给人们最大的误解。
和人们直觉上的原因和结果正相反。
并不是基因们选择了这样变异or进化,而是这样的它们留存了下来。
人们倾向于对事件作出拟人化归因判断。因为生活在群居社会中的人类,身边的绝大多数事件成因是来自于人,预先推断其他个体的目的性,以追溯事情的本源,是直觉型的思维方式。而Dawlkins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的世界,只受物理法则的支配,而生物行为,甚至其目的性,都可以被归因于基因的“延伸表现型”。
自然界的逻辑是事情发生了,然后产生了看起来像是基于“因为基因是自私的,所以”的结果。
2. 在个体与群体中,基因更多是以对个体有利的方式进行着演化。
寄生生命体与宿主间的共生关系取决于它们的基因繁衍传播是否依赖宿主的有性传播。
这两点生物学上的研究结果对组织,社团,企业,社会的形成具有同样的启发性意义。具有一致利益,行动目标的个体可以被归分为最小一致行动人,无论是基因,细胞(组成生物个体,其生存和传播依赖于生物个体的繁衍),生物间(共同依赖宿主生命体性繁殖而传播基因的寄生生命与宿主生命体),还是人类社会中各式各样的团体。
3. 博弈论策略的全新视角。
进化稳定策略ESS是本书的一个核心理论。from wiki, 在给定环境下,如果一个策略被群体大部分个体采用,并且由于其他策略无法产生比使用该策略更高的收益,该策略无法被其他策略所代替,则称该策略为进化稳定策略。
生物学,或者说在自然界中,ESS并不是动物在一堆决策中理性推演的结果,而是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ESS是结果,而非原因。这和上面我们对基因是自私的这一直觉性的感受如出一辙,然而真相也和上面一样,这并不是刻意设计出来的结果,它是一个设定时间很长或者重复很多次以后的均衡的结果。
文中结合了囚徒困境,鹰鸽博弈(hawk-dove game)等经典博弈伦框架,ESS是对前两者很好的补充和延伸,Maynard Smith在《Game Theory and The Evolution of Fighting》中论证了ESS是纳什均衡的的一个解。Julius Axelrod在《合作的进化》中以三轮重复囚徒困境竞赛模拟了ESS的产生。也许我们无法从原理上完全预测最终的ESS,但Dawlkins给出了启发性的两个影响因素,环境中的多数决策者,以及演化的轮数,将对最终决策倾斜于哪个平衡点产生重大影响。
希望这本影响了众多对世界好奇之人的著作启发你,也希望我的reflection能产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