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终结》_读书笔记4000字
看完的第一本阿西莫夫小说,感觉真的很不一样。情节跌宕起伏,脑洞大开,主题也很深刻。
看这书一路看过来的时候,看到很多书友诟病说阿西莫夫有些地方写的不仅不科幻而且还不如现在等等……其实没有人能跳脱他所生活的环境的,阿西莫夫再牛逼,别人给他带再多的光环,其实本质上还是个人。物质决定意识嘛。
而且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计算机刚刚问世,那时候电脑体积庞大,耗电量大,计算缓慢,……更关键的还是依旧有一大批科学家不相信电脑的计算,任然相信自己笔算。受时代的局限,作者也没想到电脑能发展的这么快。其实谁也没想到,信息时代说来就来了,日新月异。
好了,将这本书之前,先讲一下蝴蝶效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当当当,没看完的速速退让,要开始剧透啦!(方框内容均为书中原文片段节选)
故事说的是在27世纪,人类终于建成了时空隧道,叫作“永恒时空”。顾名思义,这个时空隧道的职责就是穿越时空改写历史。把人类发展中那些一不小心犯下的错误,一不留神引发的灾难,统统都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使人类获得永恒的幸福和安宁。(看看,看看,原来美国这种强迫症式的强迫别人幸福的观念这么早就开始流行了。)
因为永恒时空不过是一个超大型的时间力场,在一般时空各个阶段打通了路径,并且不受任何一段一般时空限制而已。
进驻到“永恒时空”的工作者叫时空技师,他们是改写时空的执行者。(刚听到的一个比喻,送外卖的外卖小哥,哈哈)
如果没有观测师的工作,计算师就没东西可以计算,生命规划师就没有人生可规划,社会学家也没有社会可以剖析;所有时空专家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这是原文的一段讲述,顾名思义也能明白他们的流水作业分工。)
每次永恒时空计算出一条社会发展的最优轨迹之后,他们就会潜入一个特定的时代,作出一些精准的微调。让新的现实像蝴蝶效应一样展开,覆盖旧的现实。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位优秀的时空技师。
几百万人的命运都掌握在一个人的手心,如果他必须因此孤独前行,那他也有资格以孤独为傲。
为了避免与一般时空住民的情感纠葛影响工作,永恒之人不可以结婚。为了避免家庭纠葛影响工作,永恒之人不得生育。
从新手时期开始,他就一直被教导作为观测师,绝对不能带着观点去看世界,不能期待看到某种东西,或者心里先有预期的结果。不管他试图做到多么公正,但一旦有了类似的预期,就不可避免地影响自己的观点。
(这三段可以概括对技师的大部分设定)
然鹅,不幸的是他爱上了一位叫诺依的姑娘(咋这么不专业[吓])。
不过诺依所处的那个时代,正面临着永恒时空发起的变革。在变革之后,诺依将从新的现实中完全消失。
这看起来是英雄救美的节奏呀,没错!哈伦冒着极大的风险救出了自己喜欢的姑娘,却发现更大的谜团才刚刚浮出水面。
原来诺依的真实身份和哈伦一样,也是个时空技师。但不同的是,她是来自于几万个世纪之后的未来人类。而她的目的就是要摧毁永恒时空。
咦,这是要搞事情的节奏呀!
没错,开始搞事情了。
面对诺依的表白,哈伦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放弃诺依,保护永恒时空。要么选择诺依,而永恒时空就会彻底毁灭。
可是为什么未来人要摧毁掉守护着人类福祉的永恒时空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永恒时空到底改变了什么。
最重要的当然是消弭战争啦!
比如一次执行任务当中,哈伦潜入223世纪。
在223世纪花了几分钟时间,做了一点机械上的小手脚,带来的结果是一个年轻人错过一节本该去上的机械工程课,然后他一生都没有进入太阳能发动机领域,然后一个简单而完美的小设备的发明时间就被推迟了整整十年。最终的结果非常奇妙,一场224世纪的战争从新的现实中消失了。
2456世纪
他向墙边迈出一步,从一个货架上拿起作为目标的小容器,把它放在货架底部一个经过精心挑选的位置上。那个小容器会一直待在他放置的地方。它不会对世界历史进程立即产生影响。几个小时后,会有人过来拿它,却没找到。又过了半小时,它才会被人搜出来,但一处力场会因此取消,某个人会失去耐心。在变革后的现实中,一个原来迟疑不决的决定会在怒火中作出。一次会议因此没有得以召开;一个本来该死的男人又多活了一年;另一个本该幸存的人,却死得早了一些。
许多人的寿命都因此延长了,当然了,一个简单而完美的技术却没有被发明出来。一个堪称人类智慧与情感丰碑的伟大文学著作没有问世。可是,人类避免了一场伟大的战争啊!这样的交换难道不值得吗?
除了战争之外,永恒时空还发现,有时候人类会过早掌握一些高科技,足以导致自我毁灭的危险。比如核技术,可能将地球变成一片放射废墟。基因工程,可能让人类最终学会复制自身。
某个计算师计算出把药物成瘾率降低到安全水准所需要的现实变革,同时发现作为变革的一个副作用,电子重力太空航行技术将不会出现。
所以,永恒时空就抹除了一些这样的危险技术。或将另一些发明推迟到了更稳妥的时机。这样做难道不是吗?
看到这里,有人就会想,改变了历史,岂不是最后万一影响到了时空技师,这不就死循环了吗?
不用怕,你能想到了,阿西莫夫大大也想到啦,他给设定了个秘密武器,站在里面的人不受变革影响,你说气不气。
当然了,一般时空里的任何住民都不会意识到这次变革的发生。客观事物发生变化,人的意识也会随之而变,只有永恒之人才能置身事外,看着变革发生。
在书中,人类就像不懂事的玩火的孩子,而永恒时空就像时时守护在侧的父母,这难道不是出于爱和责任吗?(咦,这句话好耳熟)
物种进化只是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压力。如果生活环境稳定不变,一个物种或许会在几百万个世纪里都保持原样。原始时代的人类之所以飞速进化,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无论如何,当人类学会如何为自己创造环境之后,他们就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舒适稳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他们就会停止自然进化。
叮,听到这里,你可能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了问题。
诺依告诉哈伦,如果沿着永恒时空给人类规划好的路径发展下去。人类要一直等待12.5万世纪才能真正的进行星际旅行。但是人类蜗居地球的这段漫长的岁月中,其他星系的智慧生命早已占领了整个银河系。人类不得不退回到太阳系的角落。在虚无感中走向宇宙的热寂。
于是,未来人类希望找出,到底是哪一次变革,将人类文明引向了这个最终的结局。
答案是,永恒时空建立的本身。
只要存在时空隧道,能将那些所谓偏离了正确方向的历史拉回正轨。人类就总是会选择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前进。
永恒之人觉得什么是幸福?好吧,我告诉你答案——安全和安逸,中庸之道,永远不要激进。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确定的优厚回报,绝对不要冒险。
(总感觉这里说的中庸之道是译者在说咱们国人。瞅啥,点你呢!)
诺依说:“你们会嘲笑一般时空住民的无知,因为他们以为世上只有一种现实。我会嘲笑永恒之人的无知,因为你们虽然知道有无数种现实,却以为只有一种能够实现。”
诺依说:“我们学会了观察各种现实,发现了基本现实会按照我刚才所说的路径演进。我们还查明了是哪次变革毁掉了基本现实的运行。不是永恒时空所发起的任何一次变革,而是永恒时空建立的本身——就是它的存在。任何一种有永恒时空存在的系统,都会让人类可以主动选择自己的未来。人类总会选择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前进,群星就会变成遥不可及的幻梦。只要永恒时空存在,那么人类的银河帝国时代就永远不会来临。为了恢复人类的辉煌,我们必须清除永恒时空。
诺依告诉哈伦,如果没有永恒时空的守护,可能核弹会爆炸,可能太空旅行会劳而无功,但也有可能人类终将驰骋星海,建立起银河系的文明。
最后哈伦做出了什么样的决定,我也就不剧透了,相信大家也猜的出来。
我想说,科幻对于我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不仅仅是预测未来科技的前景,更让我们从广阔的视角来看待人生。
假如我们真的可以回到过去,修正每一个我们认为的分叉,是否真的就会有一个更好的人生。
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什么是“好”。
从工作到生活,我们总是被告知要规避风险,少走弯路。可是一个精心规划,锁定了所有风险和收益的人生就真的是好吗?
就像永恒时空,它可以消除在人类发展当中时时伴随的陷阱和痛苦,但是也剥夺了人类克服困难发展自身的权利。
在消弭人类灾难痛苦的同时,永恒时空也消除了人类走向辉煌的可能。只有经过严酷的考验,人类才能不断前进,走向发展的高峰。危险的环境和危机感,才是驱使人类不断进步,不断征服新事物的根本动力。你能理解吗?你能否理解,在消除人类生活中时时伴随的陷阱和苦痛的同时,永恒时空剥夺了人类自我发展、自我寻求克服困难的答案的权利?要知道,要想取得进步、持续发展,要紧的不是避免困难的出现,而是战胜困难,你明白吗?
同样,一个回避了所有风险的人生是安全的,但也会让我们失去心智成长的机会和走向成熟的可能。
对我来说,也许有后路让我看起来更稳,但没有后路充满不确定的日子可能更珍贵。
这句是一个对我启发很大的好朋友送给我的,我也把这句送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