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_读书笔记1100字
好久就知道这本书,一直没有机会看,这里首先感谢互联网,感谢微信读书,感谢马化腾,要不我也不会想到看这本书,好吧,说正题:
本书剖析入微、鞭辟入里,听说在日本卖得很好,把个学术报告写得这样耐看,从技术层面来讲,这样的文字功底也是非常让人钦佩的,当然主要是靠翻译。写了这么多年依然热销,真实性和权威性也毋庸置疑,我是把本书当做一本了解日本民族的说明书来看的,感觉日本民族整体性非常强,一个国家就好像一部机器一样,这样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永远不可忽视,也不会被任何人所藐视,如果与单个日本人相交往,感觉是靠谱的,是可以被信任的。
没想明白的是,日本人在做人讲究圆润,为何对邻国不讲究圆润?难道还真是内外有别?或者像教科书写得那样,日本人民是友好的,只是被少数野心家所欺骗?不过在历史上日本国内民众是举国支持士兵上前线打仗的,一些母亲或爱人甚至用自杀来点燃士兵的狂热情绪。政治人物哪有这样的手段?可能就不是被欺骗那么简单了,有人说是对朝对清对俄打仗时都赢了,而且得到了巨大的利益,这样的惯性思维使得日本有了开战的强大动力,说白了就是利益使然,贪心作怪,究其根本还是国内历史单一,经历得少,除了唐,暹罗和朝鲜半岛的几个小国之外,与其他国家交流得少,小家子气眼皮子浅,让贪心冲昏了头脑。国家如此,做人也是一样,贪心是油盐酱醋,没有不行,那样的话生活没有味道,不过要是将其当为主食,那是不可持续,不叫日子的。就像今天早上,虽然很饿,但手里只有两包方便面的调味料我就硬挺着没冲水吃,是不是很中国?
中日对比下:
日本人讲究循规守矩,大一统的工作做得比中国好,培养出来的都是听话的孩子,都是好的士兵,有将才却难有帅才,虽然步调一致无杂音,却也万马齐喑究可哀。中国国土辽阔,族群多样,除了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人民币之外其他的共同点还真不多,尤其是民族性格,拿我来说,我就不理解很多南方同学的思想,看不惯他们的行为,虽然这不影响我们一起在考试中传小条,打小抄,一起在队干部的诘问中相互掩护,谁让他们学习好呢,谁让我们是同学呢!当然学习好是重点。这样自然有这样的好处,礼失求诸野;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东方不亮西方亮;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总有那一个半个耻臣戎的。鸡蛋没有放到一个篮子里的做法就像为整个民族买了保险。
这样的一家之言,偏颇之论,写个热闹吧!不过下面的话是认真的:日本好,所以要学习他进而让中国变得更好,这是一种态度;日本好,所以要去日本最好不回来,这是另外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