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这书能让你戒烟》_读书笔记_1200字

《这书能让你戒烟》_读书笔记1200字

我们为什么要吸烟,又为什么戒烟?
作者一反人们对戒烟的认知,认为戒烟并非难事,呼吁“轻松戒烟法”。
他总结道,导致人们认为戒烟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生理上对尼古丁上瘾;
心理上因社会洗脑所致掉进“吸烟陷阱”。
作者归纳了几种主流的戒烟方法:
1用尼古丁替代品来戒烟;
2意志力戒烟法;
3减量法。
并且揭示了上述方法的弊端,斥之为无效甚至错误的戒烟法,因为这些方法都只关注戒烟的生理层面。
它们之所以不能成功帮助吸烟者戒断吸烟,乃是由于上述方法都需要诉诸戒烟者极强的主观自律能力,其机制是让戒烟者克制对吸烟这一过程的持续性追求。
这种方法非但不能戒烟,而且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无形中使人相信吸烟本身是舒服的,而戒烟是痛苦的,戒烟这一漫长且痛苦的终点是等待那个尼古丁注入所带来的舒服瞬间。长此以往,吸烟者形成了一种善恶观念——将吸烟视作善的,戒烟视为恶的,结果只会吸进更多的烟来满足自己在观念上享受的幻觉。即便能够凭借意志力的坚持减少吸烟的频率,但是感受到的不会是戒烟所致的快感,只会是折磨与痛苦。
所以作者宣称,戒烟实际上十分简单:当你熄灭最后一支烟时,就是戒烟成功了。接下来需要戒断的不是对尼古丁的生理依赖,而是挣脱吸烟这一行为本身所表征的社会性意识形态给你拷上的枷锁。
全书反复重申的“轻松戒烟法”真谛乃是:
我们不是在身心交瘁的痛苦中戒烟,而是在快乐而建制地成为一位不吸烟的正常人。
我们应该停止恐吓自己 吸烟有害健康,而应该告诉自己 不吸烟是多么幸福。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度陷入沉思 自己是为何掉进了“吸烟陷阱”……
小学五年级,朋友递给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支烟,我拿过烟猛嘬一口,呛得干呕不停,这种恶心的体验使我决心从此不抽烟。的确,我一直坚持了几年,直到初三的某个午后,我逃离学校与家庭的禁锢,到路边的杂货铺花了三块五,搭上了人生吸烟之旅的列车。现在回过头来想,吸烟对我而言,是一种象征抵抗家庭权威和主流观念的工具,是内心渴望摧毁一切的离经叛道的自残式逆反。其实,我并不喜欢吸烟这件事本身,我利用的只是吸烟这件事的社会性意义——它似乎让人看起来酷炫、叛逆与独特,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以致于当过了叛逆的岁月,吸烟逐渐失去了社会意义时,我却必须付出叛逆本身带来的代价。
这本书正是用一种反向洗脑来对抗现实社会对人们所设置的“吸烟陷阱”,它在本质上也是一本洗脑的书,而非医学知识。作者试图让人们重新回溯自己的“第一支烟”与吸烟前的状态,看清楚吸烟行为本身与社会意义间的张力。
然而,倘若你是一名决定戒烟的人,这本书想必会让你成为一名快乐的非吸烟者;但如果你并不打算戒烟,那么也不妨读一读,毕竟你会认识到:戒烟后,你将失去的只是枷锁,而获得的将是整个身心的自由。
总之,对我而言,是时候向曾经的叛逆与当下的香烟道别了。
再见。
庚子年 二月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