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行为(2017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作品)》_读书笔记1000字
本书是对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感兴趣的读者必读书,是40年来关于“行为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作者理查德塞勒,是该领域代表人物,诺奖得主,重点研究认知限制影响。
巴菲特、芒格等投资大师和作者同一阵营,认为传统学院派的经济学模型、观点及教育方式几乎到了“可笑”的程度。按照巴菲特的说法“那就像是电视综艺节目一样”。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经济学家使用的模型采用虚拟的“理性经济人”(或者说专家)代替了真实的普通人。
本书为了不沦为“专业著作”的枯燥表达,举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以下摘要:
1、随着利益不断增大,决策的质量将会逐渐下降。小事因为经常做,所以人们有机会学习,但如果是选房子、找工作,就不会有很多学习机会。如果是存钱养老,除非我们可以转世,否则一生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可能在小事情上做得更好。
2、“沉没成本谬误”。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难以遵循“忽略沉默成本”的建议。冒着暴风雪去看球赛,忍着膝盖疼痛打网球,买的高价连衣裙逼着孩子穿,理性经济人绝不会犯这些错误,忽视、忘记沉没成本才是正确的。
3、人们在面临巨大损失时,如果有翻本机会,即使他们通常是厌恶风险的,此时一般也都会愿意承担风险。所以,你要小心了!
4、时间偏好(当期还是跨期),取决于一个人的薪资水平,穷人在消费时比富人更迫不及待。
5、对普通人而言,数据的呈现方式对他们影响很大。回报率看短期的人更愿意买债券,看长期走势的人,更愿意买股票。
6、人们越是频繁查看投资收益,越不愿意承担风险,原因在于,查看的次数越多,看到的损失也越多。(损失厌恶,损失带来的痛苦是等额收益带来快乐的2倍)
7、随着决策重要性提高,依靠别人分析的倾向将减弱。当面临重大问题时,决策者往往会依靠自己的直觉。
8、两种情况下,人们不那么厌恶风险,甚至会主动追求风险。第一种情况是他们赢钱的时候,即“用庄家的钱赌博的时候”;第二种情况是输钱但有机会翻本的时候。
9、当人们得到意外之财时,将其存起来的概率更高,尤其是当意外收入非常可观时。
10、找到减少创业失败导致损失的方法,会更有效地促进创业。
11、当你的机会成本很低时,承担风险并且直言不讳是值得的。
此外,书中还提到一个书友私信我的问题——房价。当房价与年租金的20倍值(除去通胀的回报)偏离越大,越应该严肃对待!投资者应该避免在目前过热市场中超配。比起判断泡沫何时会破裂,发现我们是否处于泡沫当中,其实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