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精装版)》_精选读书笔记600字
算是再实习期间翻完了这本书。除了之前写到的庙堂之上的权力之争,在书的后半部分,作者从基层官员海瑞,名将戚继光,思想家李贽入手,从帝国在基层的执政,军事的管理,以及社会思想潮流三个方面,窥见了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汉人封建王朝,在末世之前的点点滴滴。
在基层执政方面,海瑞的困境,就是帝国统治所仰仗的仁义道德,与民间实际情况的矛盾。海瑞所恨的贪污官僚也好,卷宗里的刁民也好,从官员到小民,所作所为,都与儒家传统理想大相径庭。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是每个基层官员所要面对的。而迂腐的甚至有些不近人情的儒家教条,也使得这个国家在矛盾与封闭里走向落后。
在军事的管理上,社会的思潮上,这种体系也充满弊病。仿佛整个社会,无论是经济,军事,思想。都被儒家的思想体制牢牢束缚。尽管从正面来看,儒家体制不仅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稳定性(在道德层面推广了忠诚孝顺这样的有利于稳定与秩序的品质,并且影响力扩散到了整个庞大帝国),而且培养了吃苦耐劳朴素谦虚的人民(这也是如今整个东亚文化圈的共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广了教育。但这一极度最求稳定与秩序的体系,最后也没有战胜经济规律,没有战胜马尔萨斯陷阱。追求绝对的,极致的稳定,结果就是绝对地反对变化。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这样充满理想主义的体系,它的奔溃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