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_读书笔记_4000字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_读书笔记4000字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理查德·泰勒 卡斯·桑斯坦

◆ 推荐序1 引导你做出更好的选择

本书作者理查德·H·泰勒是一位行为经济学家。由于对行为经济学方面的贡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将自己的获奖归功于泰勒,称他是“首位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开创了行为经济学”的学者。在本书中,泰勒说明了人们为什么会在选择中屡屡犯错,以及如何帮助人们在选择中少犯错。英文“助推”(nudge)一词的原意就是“用胳膊肘等身体部位轻推或者轻戳别人的肋部,以提醒或者引起别人的注意”。以“助推”为书名,意在提醒你在选择时可能会犯的错误,助你“一臂”之力。那么如何实现“助推”?泰勒提出了“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把“自由主义”和“专制主义”放在一起让人颇为费解,因为这本来是两个本质上对立的概念。但是泰勒认为,在他的提法中两者是统一的。“自由主义”是目的,即保证人们的选择自由,正如他所说的:“当我们用‘自由主义’去修饰‘温和专制主义’时,我们的本意便是要维护自由。”“专制主义”则是选择设计者用带有强制色彩的方法来左右人们的选择,引导人们的决策。如果“专制主义”不包含强制的色彩,它就是“温和”的,而“助推”则结合了以上三个特点。为什么我们需要“助推”?在经济学家的观念中,人是“经济人”,有进行理性思考并做出最优选择的能力,只要保证他们的自由,他们就能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但泰勒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提出,人并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人们有智慧但却并非完全理性。人有两套认知系统,一套是出于本能和经验的“直觉思维系统”,另一套是出于理性思维的“理性思维系统”。经济学家认为人是可以以更具计划性和自觉性的“理性思维系统”做出选择的,但现实中,人往往是用直觉控制的“直觉思维系统”做出选择,因为这套思维系统的反应更快、更直接,类似于一种本能反应。这种认知方法以锚定法则、可得性法则和代表性法则为基础,会导致人们得出错误的认知。而且,人们对于由这种认知方法得出的结论往往过于乐观自信,既而引发大量错误的选择。正因为人类认知上的这种特征,需要设计一些方法来帮助人们纠正这些失误,引导他们做出更好的选择。

◆ 推荐序2 我们离“经济人”有多远?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教授曾提出自己不同寻常的慧见:人的思维能力并非无穷无尽;人具有的是有限理性;因为有限理性,所以人们在行为上并不总是追求效用最大;实际上,人会根据对环境的认知和自己有限的思维,做出让自己满意的选择。这就是更接近血肉之躯的人的“有限理性”的观点。> 解释人的行为本来就是经济学不变的主题。所以近年来,行为经济学跻身主流,至少正开始成为主流。2001年,美国经济学会(AEA)将最高奖克拉克奖(Clark Medal)颁给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马修·拉宾。这是自1947年该奖设立以来,首次奖励研究行为经济学的经济学家。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位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教授和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Vernon Smith)教授。两位教授因“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有效地结合,从而解释了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决策”以及“发展了一整套实验研究方法,尤其是在实验室研究市场机制的选择性方面”而获此殊荣

>>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理查德·H·泰勒和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卡斯·R·桑斯坦合著。本书英文版一经问世,即引发学界、政界和读者的热烈反响和回应。大师自有大师的底蕴,泰勒作为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金融与行为经济学教授、行为决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主管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工作的知名学者,主要研究领域集中于心理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被认为是“现代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先锋经济学家”。卡尼曼曾将自己的获奖归功于泰勒,认为泰勒是首个提出将心理学纳入经济学讨论中并衍生出行为经济学这一学科的学者,他当之无愧是该学科的开创者。而桑斯坦教授曾任职于美国司法部、美国国会司法委员会和马萨诸塞州法院。他所涉猎的领域包括政策管理、宪法、环境法、经济法、行为经济学等,他在其中任何一个领域的成就都足以让他成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学者之一。所以,他被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顶尖、涉猎领域最广、被引用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法学家”。他的各项研究成果已成为包括美国中情局在内的各种公共机构和企业的研究对象。他目前还被任命负责奥巴马政府白宫信息与监察事务办公室主任。本书在国外已经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终身教授、《魔鬼经济学》作者史蒂芬·列维特,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撞上幸福》作者丹尼尔·吉尔伯特,以及“20世纪最有影响力20部商业书籍”双料获奖作家迈克尔·刘易斯的推荐。该书也被《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评为“年度最佳商业图书 此书中,泰勒与桑斯坦指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经济人并不需要进行精确的预见,而只需要做到在预见时不带有个人偏见,因而在行为的选择上我们是会犯下计划谬误的“智人”。泰勒和桑斯坦就提出“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通过温和地助推,设计更合理的选择环境,更多地避免人们愚蠢的决定,从而让人们活得更健康、更富有、更幸福。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经济学将会越来越与现代经济中的“精神心理因素”相关,与现代经济的日益“非物质化”、“软性化”相关。例如当今世界品牌的作用日益突出,人们的价值取向日益决定着商品的销售;从整个经济结构来说,服务业比重越来越大,社会“软件”的比重越来越大;股市中的大起大落,显示出人们的心理预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资金的流向…

◆ 推荐序3 助推?强推?还是干脆踹一脚? 现实生活中那些活生生的男女,其行为既不连贯,消息也不灵通,意志力很差,而惯性却很强。他们基本上不能够平衡今天的诱惑与明天的回报,其中的一些人甚至连即时性的满足都觉得不够快。用两位作者的话说:“他们根本不是什么经济人,他们是社会人。”

◆ 概述

一个屡试不爽的法则便是“做大事也要拘小节”。细节问题之所以能够影响大局,在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细节往往能够使用户的注意力向某个特定的方向转移。不管是否研究过经济学,许多人似乎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于认同“经济人”的观点(“经济人”的观点认为人类的思考和选择是非常精密的行为,也符合经济学家心目中教科书式的人类形象)。你如果有机会浏览一下经济学方面的书籍,就会知道,经济人的思维如爱因斯坦般缜密,记忆力如计算机般强大,意志力如圣雄甘地般坚韧。然而,我们平日里见到的平头百姓却不是这样——他们会在进行大的除法运算时因为手边没有计算器而犯难,他们甚至会忘掉自己爱人的生日。他们根本不是什么经济人,他们是社会人。

◆ 经验告诉我们:认知错觉有时候会很固执,以至于大部分人由于受其直觉思维系统的影响,根本不愿意承认自己长期抱有的某种想法是错误的。损失厌恶”的作用实际上是一种认知助推,它竭力阻止我们改变现有的状况,即便这些改变对我们非常有益。人类身上的“损失厌恶”和“选择盲目”暗示着,如果某项选择被设计为“默认”,那么它会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 在经济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选择的空间越大越好,因为对于那些不好的选择,人们完全可以拒绝。

◆ 要想使自己的体重增加,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与别人一起吃饭。平均起来,与另外一个人一起吃饭会比独自吃饭的饭量大35%,4个人一起吃饭会使自己的饭量增加75%,而7个人以上一起吃饭会使自己的饭量增加96%如果选择设计者希望能够通过助推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他们可以简单地告诉人们其他人在做什么。通过询问人们行动的目的可以形成助推,如果进一步询问他们的行动时间和行动方式,则会加大助推。这一发现被伟大的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称为“引导因素”,至今,我们已经强调了三种社会影响——信息、同侪压力和措辞,它们都可以被私人部门或公共部门采纳。我们看到,无论是商业部门还是政府部门,都可以通过助推实现或好或坏的社会影响力。

◆ 如果某项方案选项越多,那么人们的参与率就会越低。对此,人们不应当感到惊讶。选项增多,选择过程就会越发使人感到迷惑和困难,甚至有人会做出拒绝选择的决定。人们的惰性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选择体系在缴纳养老保险金方面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 我们应当记住,人们喜欢做大多数人认为正确的事情,人们同样喜欢做大多数人正在做的事情

◆ 人类的理性思维系统要比直觉思维系统更聪明。

◆ 总体说来,当选项很多、助推者掌握专业知识而且个体喜好差别并不重要或者可以很容易估计时,助推就会有很大的施展空间。

◆ 如果只是一味地谴责人性的贪婪和腐败,而不去自我反思并理解有限的理性、缺乏自我控制和社会影响力所带来的潜在危害,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避免未来再次出现的危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