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人生的智慧》_读书笔记_800字

《人生的智慧》_读书笔记800字

叔本华把人的构成分为三个元素:自我,包括身体和思想;自己的财产等具体外在物质;自己的名誉等抽象外在物。最重要的是第一元素:自我。自我既可以是个个体也可以是一个整体,包含整个世界,只要精神思想足够丰富和高级。他强调幸福的生活需要也需要从自我中寻找,第一保持健康的身体,其二提升自己的思想,习惯并喜欢独处。并宣扬痛苦是肯定的,而快乐是否定的,获得快乐就是避免痛苦。
1 我觉得从自我这一元素来看,这一点和王守仁的心学是非常像的,王也宣扬“知行无需外物求,物意只在心内找”,认为圣人所谓的格物就是“格自己的内心”,然后致良知,为善去恶是致知。 王格竹子的故事很出名,三天不吃不喝的盯着一方竹子,以期望从中达到致知的效果,结果差点猝死在竹林里,不是妻子发现,王已命丧黄泉矣。不断与自己内心交谈,格心然后致知。达到更高的精神和思想境界之后,与实践结合,以实践检验和修正自己的知,所谓知行合一。但王宣扬的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而叔本华宣扬大部分人都是蠢蛋,从人的出生就已决定。因为世界蠢人太多,所以我们要独处,不然强行交往就是自己“变蠢”。我觉得独处是很必要的,但适当的社会交往也是必要的,因为合作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从原始社会的合作打猎,到现在的精细化分工合作)。这一点是关于自我修炼。
2 关于幸福的获得。我在这一点上还是很赞同叔的观点。当你降低对外物的期望时,幸福就会向你敲门了。降低期望就是避免痛苦的一种方式,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这并不是一句空话。但是我还要加一点:降低自己期望的同时,竭尽全力去做,你就会收获很大的幸福。
雨悟
闲居
2019.08.28于脉里垭
烟云氤氲雾缭绕,
梦里神住青山坳。
神笑人世看客多,
哪晓世间闲暇少。
一眼望穿庭外雨,
三巡回肠听怒涛。
行知不假身外求,
物意只需心内找。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