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忏悔录(译文名著精选)》_精选读书笔记_1200字

《忏悔录(译文名著精选)》_精选读书笔记1200字

《忏悔录》读后631631222561912027

以忏悔录为名的传记有许多,但如今提到忏悔录,已默认是卢梭的这本,盛名可见一斑。(奥古斯丁?)

这本书第一次买了未看完就借丢了,现在这本是后来又买的。也算念念不忘。但几次读下来,感受都很复杂,真可谓“一言难尽”。

这回是认真写了《爱弥儿》《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的读书笔记想,再加上《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的影响。积累了大决心才再次拜读。结果,用时二个半月,感受又是很复杂。

简略说说二点,复杂之一,他极力推崇的和瓦朗夫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之二,他总是认为全世界都要害他的自怜自艾的高度敏感,导致了不停的猜忌与抱怨。这两点严重干扰了我的判断。

与那四本书的智性闪耀相比较,都让我怀疑这是同一个人吗?

而就是这“怀疑”二字,让我茅塞顿开。

像《悲惨世界》的冉阿让,偷一次被抓,一辈子就被贴上了标签,即使是自己受教诲后奋发努力当上了市长,也因被发现了这个标签而被无故质疑,乃至被迫逃离。

《红字》里的红字是对不忠却怀孕的海丝特的宽恕,这种宽恕是免去绞刑而要终身配带一个法官赋予通奸意味的一个红色的A字,而且要放在胸前显眼处,不可遮挡不可模糊,红字更是一种赤裸裸的侮辱的标签。

小偷与红A这两个标签,就是对卢梭的怀疑的潜在心理基础的表征。比如厌恶工作,不喜欢朝九晚五,不想被约束,这些情绪反应都源起于怀疑。但认真自省的看,是在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怀疑应是过程是工具,是辩证的需要,是对客观规律进一步认识的又一开端。不要陷入求全纠缠于诡辩,以致眼界狭窄气量凝滞。

当一个人的道德良心被普适价值体系判定为有瑕疵时,在《悲惨世界》与《红字》的那个时代,就成了难以摆脱的诅咒。到处面对的都是恶意,这种对立是因为人们都急于撇清自己与不道德的关系,急于证明自己良心的无瑕。而站在道德良心有瑕疵的对面,即方便又快捷,何“乐”而不为。

人间正道是沧桑,古人更是早就有定言,“修齐治平”,但过程的细处很难一概而论。不过,至少反应了群体的整体素养层次。

想起那个苦修人,思维中有邪念则打一耳光,一年多后才慢慢少打。所以,人心中到底有多少不可示人之处。善恶一念,对错隔山。

必须承认基因从本质上就已注定了一些劣根性,但人性的弱点不是绝对的不堪与恶。言行一致是一个相对简单易行的检验方法。这里的言指不少于150万的书面文字,行是客观记录。从这个方面来看,卢梭堪称坦诚第一人。

但“世上没有真正坦诚的魂灵”,从这个角度来说,卢梭在本书中就有了一丝矫揉造作。

其实与一个人相处时间长了渐渐熟识后,就没有绝对的善恶对错了。

卢梭是一个能对自己言行负责的人,是一个明白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的人,所以他是一个活得有几分明白的人。

至于其间的怯懦、堕落、彷徨、颓废、逃避乃至指责、愤怒等,都只能是插曲是磨砺。不过,当时已惘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