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物语》_读书笔记600字
之前读过野岛刚《两个故宫的离合》 我很喜欢他能从一个日本人中立的角度对中国历史遗留问题提出观点和看法,于是看到他这本《故宫物语》,我又读得欣欣然。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我都去过,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在台北故宫里大开眼界,只觉得一眨眼都会损失几万块的感觉。对于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上乘的65万件都被蒋介石1949年打包带走了,而留在北京的一百万件,多是较重、大型、运不走的文物。所以说北京故宫是个建筑空壳,好的内容都在台北。这本书我看得仔细,尤其是那些著名文物,比如翠玉白菜、东坡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西周的《毛公鼎》……这些宝物的背景还有介绍,反复地看了好几遍,一边看一边后悔当初去台北故宫之前没有读过这本书,否则身临其境的时候更能体会那些文物的价值。到台北故宫的大陆游客,也许都会和我一样,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感”,这是与我们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密切相关的,对于中国人来说,故宫文物是近代苦难和两岸分离的象征。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近代史,都与故宫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当初蒋介石保有中国传统的概念,领导人除了实质的权力以外,手上必须要有象征的意义,基于这种想法,他在非常时期还用海军军舰把这些文物运到台湾,他更多是出于政治立场,而更加看中这些文物的文化价值的应该是宋美龄吧。每次读到这些,我都带着另样的感情,感谢台湾故宫把这些代表中华文化精粹的文物照顾得这么好,早晚有一天,它们能够安然无恙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