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_精选读书笔记800字
大学时初读红楼,主要是跟风涉猎情节,囫囵吞枣,理解十分浅陋,而且被先入为主,认为后四十回是续的,读来言语萧瑟,不象前八十回那样繁华缤纷,也就放弃了。此后年龄渐长,有些人生经历,再读几次每次的体悟都在加深,只还是止步前80回。最近两年我却不再这么看了。
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石头记相比更加是了。对于后40回,史上众说纷纭,资深红学家都不一致,大多深表遗憾,认为程、高狗尾续貂,張爱玲平生已一大恨事之一便是红楼只有80回。台湾蒋勋老师品读红楼也是持这一观点,我想我身边很多人也会是这样看的。
而后我了解到林语堂先生这么认为:全世界从来没有一篇巨著是由二位以上作家合著。况且红楼梦千头万绪,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如接得好功力不比原作者差了,应该也有自己的名作,而程、高两位进士并无名篇流传。
另外同是台湾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讲授红楼,他比较各版本,细评红楼更是精彩,认为:由盛入衰,气氛笔调自然不同,后四十回衔接得可圈可点,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阁成大礼,将悲喜张力达到极致等等。白先生一生阅览红楼,年愈70以作家对文学的敏锐分享心得,所指抄本之误却是蒋勋先生不能品到的,因此我相较更信白先生。
而且近来,我每每有空细读后40回,感受日深,觉得虽有几处硬伤,但不掩非凡,完全不象初读时诘屈謷牙,也许那是偏见的缘故,可见以讹传讹,受毒之深。
我现在的看法是:曹先生10年之功完成巨著,整篇框架结构应是齐备,不可能独留后40回。脂砚斋应是阅过全篇的长者,而后数度修改,甚至在脂砚斋老去并未改完,如果根据脂本而论可能缘木求鱼;况且后40回抄家迁涉政治敏感,曹先生生前应是谨慎外传的,以致容易佚失;而且曹先生年少富贵老来潦倒不堪,以粥度日,精力耗尽,红楼千古巨著,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未能将余篇精修入致也是可能。
也许残缺的美才是真美。一点浅见,欢迎针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