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_精选读书笔记1100字
这是作者的成名著,是广受读者喜欢的作品。但书中的主人公却是一位不受世人喜欢的人物。
”我”不仅在母亲的葬礼上做了一些出乎常理的举动,显不出一点应有的悲伤,”我”竟然不知道母亲的具体年龄!这无论在哪里都是说不过去的。
除了一些本能的行为,如发泄性欲、满足食欲,等等,他似乎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应有的兴趣和追求。懒得思考,懒得有所做为,懒得去悲伤……。做什么事情都懒得去做。此时,我想起了”行尸走肉”一词,这个词放在”我”身上真的挺恰如其分。尽管他与世无争,对人无害,温和随便,但他还是世俗世界上的另类,一个”局外人”。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却成了实实在在的杀人犯,他的确杀了人,而且向被杀者射出了五发子弹!关键是,他向被害者射出第一发子弹后,走上前看了看,又连续发射了四发子弹。从这个事实看,他是故意杀人无疑,而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或防卫过当杀人的判决是有本质区别的,这也是最后法庭”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判处他死刑的主要原因。但他杀人的动机是什么?他为什么杀人?他说不出来,因为他的确不知道,甚至当时他不知道在杀人。显然,这种辩解是无力的,尽管是真实的,但无人相信。于是,为了所谓的杀人动机,就检察官就开始了一系列看似合理,其实荒唐至极的举证与推理。一系列证人的证言和检察官口诛笔伐的推理,使”我”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有预谋杀人的杀人犯,一个连对母亲的去世都显不出一点悲伤的冷血杀手。
顺便提及一下那位律师。他对自己始终很有信心打赢”我”的官司,但这种信心是全无根据的,是一种盲目的自信。甚至到了判决的最后时刻,他还在安慰”我”,还在自信满满。说白了,他是这件案子的”局外人”。他才不管”我”的死活呢。
”我”是坚定的”没有信仰”的信徒,即便有可能因为信基督教或天主教会挽回一条命,”我”也绝不放弃”我”的信仰,这是他人格人品中的一个闪光点。在作品的最后,”我”对神的批判,对神的轻蔑,对神父虚伪的揭露的一大段话令人叫绝,痛快淋漓。从”我”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在罗马花园广场被烧死的布鲁诺!
无论怎么说,”我”依然是一个另类的、不招人喜欢的人物。他不想死,但在判决死刑后,”我”竟然对法官无话可说;在牢房沉思的时候,”我”想的不是如何挽救自己的性命,而是想活着很好、断头台是个什么样子等完全与案件不相干的事情。这样一个与世人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与其继续活着,还不如离开这个世界。
有关本书阐述的大道理,本人就不说了。因为对本书的书评太多了,不乏大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