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_精选读书笔记700字
2018/09/20 《我们仨》- 杨绛
这本书杨绛写于92岁高龄,哀而不伤,语气平缓,久经风雨,与世无争,让人读着慢慢地走进心里,有着如此的智慧与心态,忽然觉得90岁也不是很可怕的年龄了。
书的第一部分写三个人都还健在,但分开三处的那一年多的时光,用梦境的形式,让我这个很多梦的人读起来感慨特别多,总是不自觉地停下来,想一想平行世界的事情。把每天去医院看钱钟书的路比作驿道,把医院比作客栈,有种是梦是幻,又有种强烈的抽离感。
书的第二部分从两人去牛津讲起,那是60年前的事情,可是杨绛讲的娓娓道来,仿佛就像每天的日常一样,读得让人的内心都平静安详起来。她讲钱钟书的笨拙也是满满都爱意,“我会划火柴了!”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划火柴,为的是做早饭” - 会划火柴那一年钱钟书62岁!
她讲文革,没有抱怨,语气依然平缓,期间的磨难在她看来都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只要在生命中还可以读书,就没有什么苦而言。
她讲最后那段女儿生病,钱钟书生病,她两边跑,也没有强烈的哀伤,而附录里钱瑗的文字更让人看到这个家庭的温馨,母女,父女之间浓浓的爱,依恋和牵挂!
最喜欢的两段文字:
“柳树一年四季变化最勤。秋风刚一吹,柳叶就开始黄落,随着一阵一阵风,落下一批又一批叶子,冬天都变成光秃秃的寒柳。春风还没有吹,柳条上已经发芽,远看着已有绿意;柳树在春风里,就飘荡着嫩绿的长条。然后蒙蒙飞絮,要飞上一两个月。飞絮还没飞完,柳树都已绿叶成荫。然后又一片片黄落,又变成光秃秃的寒柳”
“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