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精装版)》_读书笔记900字
终是才疏学浅,以至于第一次读完这本明朝历史相关的书后,没能找到通透的感觉,甚至于在最后一章写到李贽时有牵扯到我国古代和外国的一些哲学家及思想观点时,觉得甚是晦涩。
其实最先被推荐看的明朝历史相关的书是《明朝那些事儿》,很早被收藏在书架里,却一直没去看。前两年有一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遍全国,跟着火起来的还有剧里多次提及的一本书《万历十五年》,一次偶然被微信图书推荐,就收藏了起来。大概是打开这本电子书后看到内容不是很多,评分又高,自然不错,便想着先从这本书着手,作为了解这朝历史的入口。
本书作者摒弃史书常用的编年体和纪传体写法,而是通过那个时代的几个典型人物带出相关历史事件并用大历史观从各种角度去观察,描写,论证历史人物和事件。大概是因为作者的大历史观思维,全文论述都较为客观,鲜明,也能让读者感受更为真实。
一个王朝的兴衰存亡绝不是偶然,牵一发动全身。当朝文臣以狭义的儒家文化为利刃把道德放在最高点去平衡权利,再碰上一个中庸处世的大首辅申时行,让一个原本励精图治的朱翊钧无奈落得消极懈怠。饱读诗书,多谋善断的张居正改革功勋卓越,却又因为他性格里的专断独行而损害他人利益,堂堂一内阁首辅落得死后被抄家的境地。还有文中提及的大清官海瑞,虽一腔热血为民为国,而他极端的廉洁和实诚,希冀以个人的力量,领导社会回复到历史上和理想中的单纯。但他偏偏不懂圆滑不识变通,一意孤行,以致激起民愤,威胁了整个的官僚政治。被说成“志大才疏”,到头来落得个晚景凄凉。再就是孤独的将领~抗倭名将戚继光。纵然是他本领在身,战绩霍霍,却也因后期他推行的整套军事措施业已在事实上打破了文官所力图保持的平衡,在那个重文轻武的时代,终究在贫病交迫中死去。最后是写到了一个颇爱研习哲学的文学家李贽,看这段时比较明显的感觉作者对他是贬大于褒,大概是我对哲学这块知识欠缺,所以看起来有点云里雾里晦涩不懂的感觉,故此不做评说,但即便如此,他的言论著作在当代也还是影响了不少人。
回头来看,明朝文官当道,且以道德替代法律,而导致了治国上的种种弊端,最终将大明帝国推向灭亡。
下一本,去看明朝那些事儿,看完或许能多点通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