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的十字架》_精选读书笔记1000字
这是一部探讨关于死刑课题的小说。
十年前,我还是个初中生的时候。在某一个星期天,那天的天气挺好的,阳光很猛,是三月的某一天,可能是八号,不是很清楚了。
我妈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内容是说,我的表姐死了。当时的我很震惊,我表姐那时候才十七岁。
我和表姐并不熟悉,我们住在不同的城市,只有新年才会见面,也没真正说过几句话。对她的印象,就只有她的脸、她的肤色,嗯,真的就只记得她的外表而已,就没了。
是被谋杀的,听说颈部有个很深的伤痕,据说是凌晨去世,然后下午一两点才被发现。那天表姐的妈妈在外地公干,表姐的亲生爸爸已经和阿姨离婚多年,发现尸体的是我那个已经出嫁了刚好回娘家探望妹妹的表姐的姐姐。
我没出席她的葬礼,我妈说不能去。之后我看报纸,我上网看新闻,也读过了表姐的朋友写的部落格。
凶手找了好几年,好像在几年前终于抓拿归案,可是还没判刑?然后在去年年底吧,政府有废除死刑的打算。
所以,觉得这本书、这个内容来得算是是时候吧。
以下摘入了受害者遗族的心情-- 杀人就该偿命,就算他们知道就算凶手被判死刑,逝者已逝,伤痛依旧。
即使法院做出了死刑判决,对遗族来说,并不是获得胜利。遗族没有得到任何东西,只是结束了必要的步骤、完成了理所当然的手续而已。
即使死刑执行后也一样,心爱的家人被夺走的事实无法改变,内心伤痛也无法愈合。或许有人说,既然这样,不判死刑也没关系。
不,有关系。如果凶手继续活着,‘为什么他还活着?为什么他有活下去的权利?’这个疑问会一直侵蚀遗族的心。
有人认为,可以用终身监禁代替死刑,但这些人完全没有理解遗族的感情。即使判处终身监禁,凶手还活着,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每天吃饭、和别人聊天,也许还有兴趣爱好。光是想象这件事,对遗族来说,就痛苦得想死。
所以,在此一再重申,遗族绝对无法从死刑判决中得到任何救赎,对他们来说,凶手的死是理所当然的事。俗话常说,‘杀人偿命’,但对遗族来说,凶手的死根本不是‘偿还,只是走出伤痛这条漫漫长路上的某一站而已,而且,即使经过了那一站,也无法看到未来的路,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克服什么、走向哪里,才能够得到幸福。
只不过。
任何一起事件中都有很多故事,不同的事件当然会有不同的故事,如果只有凶手被判处死刑这样的结局,这样真的好吗?
不同的事件,应该有各种不同的、更符合每起事件的结局——这句话完全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