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_读书笔记1400字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你。空白纸上的五线谱,是谁留下未署名的情书?曾经那些信誓旦旦的话,都被岁月无情抹杀,最后,谁去了海角和天涯?
霍乱时期的爱情,对这本书的兴趣仅仅源于字面意思---霍乱+爱情=?我就想知道这个等于后面的答案。看之前还特意调侃了一下,霍乱时期也有爱情,霍乱本来就是很不幸的悲剧了,建立在悲剧上的爱情我不知道是为了冲喜,还是雪上加霜赚取读者的眼泪?
可能是上班族的缘故,断断续续居然看了半个月,怀念泡图书馆的日子,随便逃两节课就轻轻松松看完了。
阿里萨在现代人的眼中,形象太容易慨括了,渣男嘛!我很少去讨厌一个作者笔下的人物,但是每次他出场的地方莫名其妙就想快进,翻页的速度平均快了2倍。看似51年9个月04天很痴情,好像大概应该似乎也是这样,结果呢?然而未必不见得。肉体上不忠,心灵上死心塌地,再好看的皮囊,浪荡成性之后,还能片叶不沾身?书本里描述的任何一位男主人公,放到现在,总觉得结局都难逃孤独终老。阿里萨,在初恋拉萨这棵树上栽了跟斗,便开始了“花天酒地”似的放纵,滥情又痴情,可怜可恨亦可悲。乌尔比诺医生,一次误诊,对拉萨一见倾心,姓氏的高贵和社会地位的优势,拉萨的父亲觉得能攀上这门亲事便心愿已了,拉萨经过一番权衡利弊后也为面包放弃了所谓的爱情,可婚后乌尔比诺医生的软弱,婆媳关系的糟糕,拉萨个人而言,对贵族世界的规则拿捏得很好,游戏规则了然于心,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即使跟丈夫关系很糟糕,在外也表现得幸福美满。后来搬离了乌尔比诺医生的母亲后,关系好了很多,可是好景不长,乌尔比诺医生出轨了,我身边的朋友对男生的自制力可谓是没有一点信心可言,如果有一天,她们在某一瞬间不合时宜遇到了那个怦然心动的男神,也只能弱弱的感叹一句:在不懂爱的年纪选择结了婚,在懂爱的年纪遇到了想在一起的人。这个方面来讲,乌尔比诺医生还不如阿里萨,好歹他一生浪荡,却从未成婚,四处留情,却终身未娶,为初恋守寡50多年,这决心,这毅力,莫名滋生出一种恐惧,有一个人为你死心塌地多年,第一想法不是感动而是畏惧吧~可能除东方之外的爱情都不在我认为正常的范围之内,就不评头论足了,就可惜那个14岁,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少女,为了年龄相差60岁的阿里萨自杀,看来坠入爱河之前,必备技能就是得学会游泳呀!最后阿里萨和拉萨这对初恋久别重逢,我一点儿都不惊喜,也并不意外,能携手看夕阳,老态龙钟好似如花美眷,半生别离换迟暮黄昏,可喜可悲又可贺,嗯,是这样的~
其实挺羡慕爸妈那一辈人的,因为至少还能从他们身上看到爱情的影子,深圳,一个把爱情比作快餐的地方,实在想象不出这样的比喻能滋生多少爱的火花,但依然违心有真诚的祝愿:愿你遇良人,予你欢喜城,长歌暖余生。如果有喜欢的人,还是让人挺羡慕的,因为有一天你会发现,当所有不期而遇的东西摆在眼前,而你却把喜欢一个人的能力,为一件事执着的勇气不知何时早已丢于人海的时候,想要再捡起来,真的太难了。不是弯个腰那么简单,而是我们本能的趋利避害,生命的底色永远悲凉,可怕的不是我不珍惜,而是珍惜后的失去更痛,因为它多了一个过程,叫曾经~珍惜那些让你奋不顾身的瞬间吧!不管是喜欢的,爱恋的,欣赏的,攒下所有梦见你的瞬间,够不够再见你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