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_精选读书笔记1800字
月亮还是六便士?
读完后如译者李继宏在导读中所说,“一口气看到最后这些文字时,很有可能会像我最初一样热泪盈眶,然而又不知道自己何以如此感动。秘密便埋藏在毛姆非常高明的小说技艺里。”
优秀的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不仅精妙于构思,更在于文字的感染力,而毛姆用很简单的文字表达出了十足的感染力。不仅仅是本书,每当我阅读完一部优秀的作品后,心中都久久地激荡着。但事实上,我也不知道自己何以如此激动,又像是被书中主人公的情绪所侵染着,彷佛心中有千言万语,却又表达不出来。那个场面是宏大、震撼的,情绪是如大海般汹涌的,最直观的画面就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肖申克逃出监狱,自由享受雨水的冲刷的画面,带给我的冲击感。
而关于月亮和六便士,在书中我明确体会到二者的强烈对比,有两处:
- 一是在第五十章的最后一段,毛姆连续的发问:
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都有自己的追求,而这不尽相同。有天才如亚伯拉罕医生放弃唾手可得的升职机会和大笔财富,远赴埃及,追求梦想,甘愿清贫。也有因此得到本不属于他的升职机会的卡迈克尔医生,享受着引以为傲的奢侈生活。同样有为画画疯狂,放弃一切,对周围毫不关心的斯特里克兰,也有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做好平衡的船长,热爱生活,信仰美的艺术。
就像本书结尾作者没有说出口的经文,“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不该由外人不加了解地进行评判,但其实生活中很多人在这样做,人们太喜欢对别人评头论足啦。
而我平凡人一个,也永远不会有斯特里克兰的疯狂,我想要的是平衡,我希望在保障物质条件下,能有自己的小爱好,小追求,热爱生活,追求美。就这样平稳又开心的生活。
- 二是第五十六、五十七章与第五十八章的对比:
当我沉浸于斯特里克兰创造的伊甸园中,感受着画作的带给我们的震撼,想象着画作的美与神秘,随着魔咒的破除,我们来到了久未见面的斯特里克兰前太太的家,这一次我们见到的斯特里克兰前太太炫耀着天才前丈夫,说着冠冕堂皇的话,惺惺作态着,实在讽刺,这让前一秒还处在伊甸园中的我实在不适。由此在此处强烈体会到了月亮与六便士,他们实在是不同世界的两个人。
说实话,我在刚开始也有些气愤斯特里克兰不负责任又自私的行为,不交代清楚为何离开,也不安排好妻儿的生活就跑了,不过我知道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婚姻出问题,是双方的责任,前太太被抛弃固然可怜,但我当时就在想前太太到底有什么问题,除了疯狂想要画画的心情还有什么让他如此决绝。从他说的话来看,斯特里克兰很了解他的前太太,知道即使没有他,他的前太太也能自力更生,他同样知道,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而毛姆也做了很多铺垫,这里不多做赘述,通过毛姆的描写让我们隐隐感觉到前太太并不是很单纯,毛姆甚至在最后一章直接说到“我怀疑她是不是一直在耍我”。
不过斯特里克兰也挺狠的下心肠的,他对任何人都是冷嘲热讽,不在意所有人的看法,甚至助他于危难的朋友的妻子都倾心于他,有了首尾。但就这么一个我以为永远冷漠永远自私,除了画画其他事毫不关心的人,在得麻风病时也为爱塔的坚定陪伴而心软。虽然我不待见他对女性的态度,但他认可了爱塔。在塔希堤居住的日子是他灵感喷薄的时候,应该也是他最开心的日子吧。
对于斯特里克兰我有理解的地方,也有不理解的地方。他和世俗所见的人是如此不同,我们很多人的行为都是约束在某个框架里,我们知道在交往中要礼貌,要知道感恩,在某个年龄就要结婚,在某个年龄就别再折腾,我们要培养情商好在社会中立足,我们做着社会约定俗成的事,以期望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良好的社会评价。我时常在想为什么一定要在某个框架里呢?但我也就想想罢了,没有勇气倒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得不承认,斯特里克兰是一个极致的人,疯狂又轻蔑。
那么,月亮和六便士到底怎么选择呢?这个答案取决于你自己,正如毛姆所说:
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按照读完一本书要写读书笔记的惯例,还是没有犯懒逼自己动笔写,没想到不自觉还写挺多,首次阅读,而且以我的阅读力也理解不了太深刻,不过一步一个脚印嘛,继续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