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_读书笔记900字
小说很真诚,很打动人。感觉现代的一些小说都很真诚,什么百年孤独啦我的天才女友啦,没有圆滑矫饰,就是把想法原原本本地表达出来了,不管读者适不适应。
同样是看了电影,电影没看懂,小说看了却自认为很有感触。
1.我现在已经不去区分“这种情感是不是爱情”(可能是因为难以区分)。直子当然是爱着渡边,但是更多地,她和木月都把渡边视为与世界接壤的中介(工具人)。木月、直子、玲子、初美甚至渡边的不正常在于他们太过封闭,与外界接触的渠道太少,木月和直子只有对方,玲子从前只有钢琴,初美只有永泽。这样,很难融入社会(木月尝试失败后自杀),而且一旦失去这个渠道自身的存在也岌岌可危。可是他们真的不正常吗?非也。他们是最最纯洁、美好的人。他们的不正常在于发现了自己的不正常,而其他人没有发现。木月和直子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对他人(好友)的影响太大了。我突然想起了存在主义,而渡边正是给生存意义以答案的人,同时也给了生存的人面对他人的死亡的答案。
2.小说写青春,青春有爱情和成长,但是小说也写了死亡。小说中关于死亡的哲理我深以为然: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无论熟知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我们惟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软弱无力”
3.读罢,最喜欢的是绿子,看电影时认为她少一根筋,读小说却觉得这种女孩真是有趣,甚至还很触动。比如读到她说她希望完美无缺的爱,真的很感慨她说的“我所求的只是容许我任性,百分之百的任性。比方说,我现在对你说想吃草莓蛋糕,你就什么也不顾地跑去买,气喘吁吁地跑回来递给我,说:‘喏,绿子,这就是草莓蛋糕。’可我又说:‘我已经懒得吃这玩艺儿了!’说着‘砰’一声从窗口扔出。这就是我追求的”,这样自在、任性,才是青春时追求的爱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