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三十年,激荡三十年名不虚传,1978-2008,这中间发生的事情可以用沧海桑田来形容,围绕着经济体制的制衡大戏可以说到今天也没有完成,想要三十年、四十年达到别人走过几百年的路不能说很困难,是根本不可能,或许我是悲观主义,我认为过于迅速的发展要么稚嫩如婴孩,要么即将爆炸,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坏于更坏之分,通过这几十年来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国退民进,抓大放小种种措施的试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短期内极尽辉煌的企业家。
这几十年的改革途中,因为法律机制的不健全,也因为时代机遇的造就下,有好多游离在法律灰色地带的企业家,大多数短期内极速辉煌的同时也走向了毁灭的深渊。产权定义不明晰,制度的不健全,政策的朝令夕改,对民营企业的多发刁难,都造就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企业”,在现在来看,世界排名前列的企业国家电网、中国建筑也是独占鳌头,诚如吴晓波先生所言,我们将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行业第一,但我们很难出现真正的大企业,这和中国的制度是不分家的,国家资源的极度不平衡造就了畸形而高速发展的中国式经济模式。民营企业在夹缝中艰难而茁壮成长,比起国营企业生命力之顽强不可同日而语,领导者的水平也不可相提并论,导致这些的在我看来很大一部分因为屁股决定脑袋。但改革进入了深水区,稍微的转动航向就会涉及到多方利益,而且前路漫漫,不知怎样才能是正途,正如房地产拉动经济造就了现在房价的泡沫,我们在享受双刃剑的好处的同时也在饱受煎熬。
几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时间是很长,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很短暂,在这么短暂的过程中中国极速的发展固然值得开心,可表扬的同时也要警惕华丽的外表下掩盖的问题,没有经过挫折的打击的成长是虚假的,没有经过时间的积淀的进步都是浮华的。
希望我们国家能早点出现几个大企业,而不只是赚钱的企业。
激荡三十年(下卷)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几乎是屏住呼吸,瞪大眼睛,甚至带着一丝悔意读完这套书,一是后悔没有早点读,很多时候由于对宏观调控的不了解,而常与趋势作对,二是对许多“企业家”的误解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多了一些理解。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再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条曲折而带血的线路,充满悲情、喜悦、投机、博弈、抉择和探索的历程,各方利益集团为了各自的目的演艺一幕幕的“智斗”,有人成神,却是经历了鬼一样的磨砺,有人成鬼,却也是经历了神一样的心路历程。看见的和听到的未必都是事实,唯有亲历者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滋味……,
变革被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推着向前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多一些过往的学识就少一份对未来的恐惧。
本书值得每一位60 70 80年代的人阅读,因为这是真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激荡三十年(下卷)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我的理解是,本书核心还是再讲国与民两个角色。前15年,思想包袱还在,国家把控了绝大多数经济实体,并有意识的抓典型来宣传,不管是正面鼓励还是负面警告,少部分先驱至少让国家看到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民营企业的效率与活力。后15年,国家逐步抓大放小,为民企创造了很多条件,然而国家在某些领域的垄断和一些强制行政干预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打击民企,书中总结的政府与民企的正确打开方式尤为精彩。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首先,国家应把握好与民相处的度,但往往是抓紧了会违背市场经济,放手了又造成管控跟不上。其次,国家应考虑在哪些领域以何种方式国进民退亦或是国退民进。再次,国家和人民应如何有效的联合抵制外部风险。晓波老师的文笔确实不错,尤其是最后一章总结的思路,逻辑以及唤起读者内心感悟的能力有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