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我所理解的生活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我所理解的生活
作者:韩寒
三十岁的男人开始系统地思考关于生活的一切,韩寒难得如此诚恳。第一次向读者展示生活中最真实的韩寒。在《我所理解的生活》中,韩寒讨论民主自由、针砭时弊,谈及感情、家庭、偶像,分享个人成长经历,诚恳地剖析自己。收录著名韩三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在韩寒迄今为止所有作品中,《我所理解的生活》删减幅度最小。三十岁,韩寒争议不少,成绩更多。诚恳之作《我所理解的生活》,韩寒想说的都在这里了。
我所理解的生活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1)篇

#政治正确未必决策正确#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是环境的产物

所以我们这些普罗大众永远无法挣脱世俗的牵绊  渴望被认同 期待被关注  即使没有 也希望被祝福


看韩寒的第一本书是他的成名作《三重门》 十七岁的年纪写的书  语言俏皮幽默  知识面很广  虽然有些卖弄 但无可厚非 看得出读过很多书   而彼时我正好也是十七岁  在中学的文学社做副社长  成绩马马虎虎  物理烂透 语文英语年级前茅  瞬间有了超强的代入感 所以觉得韩寒这小子简直把我想要尝试的生活尝试了一遍   然而当时评论已经把他捧成了八零后的传奇  我自难以望其项背    历史不能假设  于是我在一群理科学霸里挣扎 只想拿到“令人堕落”的大学offer


韩寒因为《三重门》而出名,新概念作文的《杯中窥人》能成为一时热点,但真正确定他地位的应该是他的杂文“韩三篇”。韩寒的杂文大多看过,小说也看过。杂文大多语言犀利,针砭时弊。说他假以时日可能成为中国当代的鲁迅确实有道理,但在互联网时代真要把他看作中国当代鲁迅就实在不敢苟同。

这篇文章很杂,大多是2011年前后写的东西,没什么好说的,很多是博客上的--其实看博客或许更好些。问答除了自清外更多的能看出他的睿智和见识。

另,他作为职业赛车手所取得的成绩更让我膜拜。


我所理解的生活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书中有很大的篇幅用来回应写作造假的质疑,看来当初这的确给韩带来很大的困扰。从最初的写作、赛车、创办独唱团杂志(无疾而终,原因你懂的)到小清新app-one 再到最近的口碑不错的2部电影,一路走来他没有倒下,反而内心更加强大,而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见证了他的成长。提到韩寒很自然的回拿他与郭敬明作比较。两者同为80后,都参加过新概念比赛并取得不俗的成绩,各自小说相继出版销量不错,之后都先后进入影视娱乐圈拍起电影。两人身上都有文艺这一标签,所不同的是郭深受改革开放社会日渐世俗化和商业化的影响,作品中展现了对金钱、物质的赤裸裸的迷恋和追求。而韩则更独立但不独于世。两者作品都有各自的不同受众群体(不排除有两者都消费的)。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在真实的做自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像文中说的的“每个人的道路都不同,我走在我的野路上,她走在她的大路上,都值得祝福。只要不走歪路邪路,每条道路都有成功的方式。”相比之下那些一贯政治正确,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则要猥琐卑劣的多。这些人格分裂、道貌岸然,他们人前教人要恬淡、安贫乐道,人后恬不知耻的到处捞金。回到他们的作品本身我想我们不用急着选边站队判断谁的作品更有思想、深度、内涵与现实意义。一切还是交给时间吧!大浪淘沙经年过后谁能留下,谁将会被时代记住。

我所理解的生活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

初中的时候开始接触韩寒写的东西,后面看了他的《三重门》。觉得他在书中的风格很适合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书里写的林雨翔应该有他自己的影子,同时也反映了同年龄学生的学习和心理成长历程。再后来接触了郭敬明的作品,同时对韩寒的了解也更深了一些,他和小四就像敌人一样。在对比了他们的作品后,觉得韩寒其实有点像鲁迅,虽然他一直说他不喜欢鲁迅,说他太计较,他敢于做真实的自己,说真话,做真事,爱憎分明。他的作品也大多对生活有自己的看法和领悟,可以多看,适合深读和思考。与他相比,个人觉得郭敬明的作品就肤浅了一些,有种无病呻吟之感,而且总是局限于所谓的情情爱爱。所以在本人看来,韩寒像一位沉稳的诗人,他了解这个社会,而小四则如一个浮夸风流的贵公子一般,虽说文笔不错,但缺少韩少的冷静与沉稳。仅限于我个人观点,没有针对小四或韩少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