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故乡是棣花街,我的故事是清风街,棣花街是月,清风街是水中月,棣花街是花,清风街是镜里花。
但水中的月镜里的花依然是那些生老病离死,吃喝拉撒睡,这种密实的流年式的叙写,农村人或在农村生活过的人能进入,城里人能进入吗?陕西人能进入,外省人能进入吗?我不是不懂得也不是没写过戏剧性的情节,也不是陌生和拒绝那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只因我写的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它只能是这一种写法,这如同马腿的矫健是马为觅食跑出来的,鸟声的悦耳是鸟为求爱唱出来的。我惟一表现我的,是我在哪儿不经意地进入,如何地变换角色和控制节奏。
在时尚于理念写作的今天,时尚于家族史诗写作的今天,我把浓茶倒在宜兴瓷碗里会不会被人看做是清水呢?穿一件土布袄去吃宴席会不会被耻笑为贫穷呢?如果慢慢去读,能理解我的迷惘和辛酸,可很多人习惯了翻着读,是否说“没意思”就撂到尘埃里去了呢?
是好小说,用字简朴,但巨笔如椽,寄意深刻,千年古调在现代化声中凋零呻吟,只是琐碎。由于阅历,无法进入,感触无几。不如先读后记,比小说主体更令人动容。
秦腔读书笔记 第(2)篇读完《秦腔》,脑子里一团乱麻,感触良多,老贾的乡土笔风不愧是味浓色重,虽然读至中段我已习惯,还是强烈建议同学们不要边吃边读。
清风街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柴米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爱恨愁,老贾事无巨细,从实招来,却不知不觉间让人亲临其境,和那群陕西农民一起悲喜交加。看着天义叔和天智叔这辈人慢慢老去,他们公正无私,善良自重,一生顶天立地,我因他们生活的贫瘠而惊讶,因他们所受的不公平而落泪,更因他们儿孙辈的贪婪,薄情和不孝而愤怒。
我不止一次自以为是地责难长辈们陈旧的生活习惯和落后的人生信念,他们不做争辩,低头默默。此时此刻,我才开始意识到,我竟从来没有用心地去了解过他们那些人生背后的故事,那些生活习惯的来由,那些人生信念的价值。在这个多数人以为一切东西都有价码的时代,我们真的除了钱什么都不在乎了吗?
老贾说要用这部小说为他的乡亲父老立一座碑,他是做到了,他还在我心里放下了一些无法标价的沉甸甸的东西,我希望我可以抱着它们走完我或长或短的一生,永远不要丢失。
秦腔读书笔记 第(3)篇看完了最后的后记,贾平凹不易,看着生活写着生活,生活带来的不易有时候有书笔写下更是不易,能静的下心,舍得了欲,这份坚持又是难能可贵。看着引生,我到觉得他不疯,是个理想主义者,能把心里开出花,能在角落里修出高楼,能把生物幻想出生命,也能把自己化作飞蛾,这样的幻想又何尝不是自己的夙愿。引生又是善良的,每每有人过世,总是双眼噙着泪水多善良。再说说他的感情,在他眼里白雪如同她的名字一样的纯洁,这份纯洁在他心里发芽成长开花,但就是没有结果,说句残忍的话的亏他俩没在一起,活着就是这样的,残忍里有着凄美,遗憾里承载了美好。再说说夏风,总觉得夏风,引生,作家本人都是同一个人,但也不全是,文学家的骨子里总有说不清的矫情。看这样的书,看这样的人生百态,见到了这样的事总想着去解决这样的事,但总也看不清,说不明,里不断。是缺乏胆识和刚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