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这种“个性”正是这部书最闪亮之处。阅读此书,如同在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带领下,游览西方哲学画廊,所有的画面都是彩色的、生动的,而长者的讲解也是活泼风趣的。这种阅读感觉,与正襟危坐的“客观”相比,更符合大众心理。
这本书对我来说收获很大,我了解了西方哲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太阳,我能想到的,前人都想过千遍万遍,在漫长的黑夜里,每一个孤独的灵魂,跨过时间的长河,仰望同一片星空。在那里我也知道在那片星空下也有很多耀眼的众星,希腊七贤,犬儒学派,怀疑派,斯多葛派,伊壁鸠鲁派,柏拉图学派,智者学派,经院主义,浪漫主义。在那片天空下,沐浴着知识的阳光。我们可以从中看见反射后的阳光,已经是巨大的收获了。
我最早认识罗素的时候是在王小波的书里面,他的书里面,说罗素是他的人生导师。罗素影响了很多王小波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反复穿插讲罗素,所以我就认识到他。还应用了他很多名言,我就觉得罗素这个人很有魅力。接下来我就看了他的作品幸福之路,感觉到他对人生幸福的理解,指导很多的人,也包括也有我,看这本书也不例外。一方面是通过这本书来了解罗素的精神,另一方面,想要对西方的哲学的脉络做一个了解。索性把西方哲学史找来再读一遍。r这本书他先入为主了,确实,对于哲学小白来讲,难免被他的观点影响,导致先入为主。另一方面,书中的信息量很大,作者以公元前后三千年的时间轴为线索,探讨了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需要大量的补充阅读才能跟上他的节奏。
对于我来讲,花了很长的时间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对整个西方哲学体系,有了大概的轮廓,要做到真正的读懂还是需要很扎实的哲学基础,这不是一本西方哲学简史能够解决的问题。r是需要日积月累,或者是哲学专业才能够了解这些东西,所以接下来我回研究一个人看一个人的东西就是尼采。先从点来了解这一虽然相对于大多数哲学著作来说,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已经算很通俗了,但其中仍然有很多地方不便于普通读者阅读。我之前读过很多哲学作品,所以对其中有些了解,但是相对来说,这是有些很多作品,很多人物都是记的不太清楚。感觉这部作品的信息量之大,贯穿了整个西方哲学的开始,到罗素的那个时期。
我很迷恋尼采。在读尼采的过程中,他的很多思想让我感到飘忽不定,实在难以捉摸。r
于是我就想去寻求尼采思想的根源,对他的哲学体系有过影响的人物和理念都想尝试着去理解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了叔本华,卢梭。看这部作品也看到了罗素对尼采的批判,但是只是站在他个人的观点,并不能代表整个哲学的思潮。相比来说,我还是很喜欢尼采这本书对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论述,深度融合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宗教、科学以及各学派名人和产生过影响的学说,这是一部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对西方历史的发展进行系统性的梳理、整编与论述的著作。对于任何有兴趣要了解西方了解哲学的爱好者来说,这书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窗口。通过本书不仅可以对西方的哲学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同时还可以了解到西方的宗教、政治、科技、人文历史的发展演变,这是一部可以全方位综合性的了解西方世界的著作。r。
面。
西方哲学简史 读书笔记 第(2)篇读后感n西方哲学史,可以说是一门充满偏见的学科,包括罗素本人在内,基本没有一个哲学家是冷静看待世界的。罗素自诩为最科学最客观,可是在后记中,译者开头就说,这本书充满罗素的个人色彩,并不客观,这是多么大的玩笑。但是这就是认识论的本质,人类带着主观的有色眼镜看待客观世界,却不自知,导致偏见被无限放大,有时候偏见本身就成了哲学的一部分,成为了后世传统,比如今天的科学,如果把它作为一项哲学,它是带着很强的主观偏见的。科学对自身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科学能解决世界上的一切问题。图灵说过,世界上的问题,只有一部分是数学可以解答的,数学能解答的问题中,也只有一部分是计算机能解答的(详见得到吴军硅谷来信)。数学作为科学的基础,完全就是科学的天花板,是科学的极限,因此科学只能解决数能够解决的宇宙问题。我听了得到中,卓克老师对于科学的讲解,对于科学在当今世界的发展,是深表认同的,但是却不敢苟同哲学从没有影响过科学,而科学却常常在影响哲学这样的论断。即使哲学存在着种种不足,但是哲学家们对于世界本源的探究疑问,对于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政治学的分析,以及早期哲学中的数学,都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伟大的科学家,都有过关于哲学的世界本源的探究,牛顿和爱因斯坦晚年的著述,都可以说明。本书也研究了莱布尼茨对于哲学的贡献。薛定谔也有过关于生命是什么的论述,可以说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边界并不清晰。人类的一些终极问题,比如世界的本源,人类的意义等,不可能随着科学的发展解决,因为即使神出现在人类面前说一切都是我创造的,哲学家还要问问那神创造了神。那么谁创造了宇宙大爆炸那个点?宇宙将走向何处,寂灭吗?生命是什么?我是谁?n
西方哲学简史 读书笔记 第(3)篇总耗时17小时,很多地方甚至反复读了三遍以上,这到底是怎样的读书体验?满以为步步扎实的我,回头看来,又觉得读懂的不过浅浅的表层。
读这本书的感受就如同前段时间参加的三十公里徒步。3000年哲学凝萃的重负,每迈出一步都是自身思想上的一次衡量和意志上不懈坚持的体味。说是辛苦,但徒步路上,清徐的海风以及山海沧澜,也就恰如此时,将这巨大历史跨度下思想、人文、宗教、历史和科学尽收眼底,一路酣畅淋漓。
社会发展的原生动力中哲学一定是其最核心的部分。在各种思想形态的继承和碰撞才造就了多样化的文明,也正是这种激荡才促进了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竞争与发展。
当下在我们的周边思想混沌不堪,人都极易被物质蒙蔽放弃思考,各种文化殖民在悄然发生。众醉与独醒间如果你想做出选择,这本书绝对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