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逐步的思考,会越来越发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当今海量信息和碎片化信息的时代,当人的欲望越来越被放大,人的心灵越来越浮躁,会思考如何去让心去沉淀,如何高效处理信息,使得这些信息变得有结构有条理。而当个人正处于青年时期,又如何做到这一时期的知识积累,又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正如书中所说“个人的成长,不仅要关注技能和方法,更要注重心智模式的学习和提升”,即是关注方法,更要启迪心智,关注人的思考方式和心智模式。
那我们怎样去改变心智模式?怎样才能变成一个有智慧、有见解的人?一般是通过四种方式:人脉、网络、事(实践)、书籍。
而通过阅读(书籍)来启迪心智是一种较为便捷的方式。那阅读的本质是什么?“阅读就是在可以利用的时间里,以你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去学习。”即是阅读最核心也是最基础的要素包含有三个要素,为人、读物、输出。人,人阅读的目的是什么,阅读的方法是什么,怎样花费人的精力和时间;读物,即是阅读的对象是什么,电子书、纸质书、公众号等等;输出,即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将自己之所学,转化为个人的知识传递出去。
那么,阅读的方法有没有呢?有,书中列举了七条:
1.了解大脑的喜好
(1)简洁化:大脑偏好简洁的东西而讨厌复杂的东西;
(2)结构性强:大脑喜欢结构性强的东西,结构越清晰、越容易理解,越成体系,大脑的记忆越强,如思维导图;
(3)图像化:大脑喜欢图像化的东西,一眼就能看清楚所有的内容;
(4)奖励自己:完成一定的人物之后,给予适当的奖励
2.控制好个人的精力
管理好个人的时间,控制好个人的精力。要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去阅读,不要在筋疲力尽的状态下阅读,后者的效果会非常差。
3.利用最好的注意力,带上问题和目的。
4.提升你的专注力。在特定的时间里,只用心专注于一件事情,并努力做到极致。
5.想要记住某些重要内容的时候,反复熟悉就好,或分享,或测试。
6.由简渐难
当面对压力时,要从简单的内容入手,再一点一点地加大难度,就可以慢慢进入心流状态。
7.强迫自己养成阅读的习惯。
阅读的四个阶段
在了解这七个建议之后,那么怎样开始阅读的成长之路呢?那就是碎片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和深度阅读。
碎片阅读与碎片学习
什么是碎片阅读?即是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和内容,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和学习。
什么是碎片学习?碎片学习的本质是概念学习,就是将在这些碎片时间内进行碎片阅读、学习的东西,将其整合成一个个的概念,如“伞兵思维”,“绿灯思维”,“甜蜜区”等等。正如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第一要看他是不是有足够多且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是对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他是不是有足够的了解;第三是看他有没有系统的方法论;第四是看他有没有成功的经验。
而一个人的知识体系是如何构成的呢?知识体系的构成,犹如建房子一样,需要一块块的砖头,而这砖头就是这一个个由收集信息构成的概念。那怎么构成房子呢?就是寻找将这些砖头组合起来的粘合剂。对于知识体系,就是寻找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
碎片阅读的方法
碎片化阅读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三个步骤,分别是:提炼、链接和融合。
* 提炼,就是选择对我们自己来说觉得重要、有趣、有价值的部分,把它们提炼出来。
* 链接,关联自己的经验联想是记忆的基本原则。
* 融合,通过拆解提炼后的内容,创造属于自己的内容。
碎片阅读的方式,实际上就是找到内容之后,去拆解、提炼出核心内容和知识体系,然后再经过加工、组合、创新变成我们自己的这样一个过程。
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的本质,或者说提升阅读速度的目的,就是以主人的心态迅速地让“仆人”——书本告诉我们,它是干吗的,它有什么价值,它值不值得我们为它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快速阅读的方法
快速阅读的五个关键步骤:提问、预习、扫读、切重点、复习——“因概少切复”。
* 因——学会提问。只有学会提问,大脑才会对内容感兴趣,认为接下来要读的书与自身息息相关。
* 概——“预习”,是指通过阅读目录和序言来大致了解某本书的结构。
* 少——扫读,“秋风扫落叶式”的阅读。根据“二八法则”,一本书其实真正有用的信息,只需要花20%的时间就能获得,80%重要的信息集中在20%的内容里。
* 切——切重点。切重点有很多方式,扫读时引起了大脑对这本书的阅读欲望,给予了我们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 复——复习,通过一些工具进行查漏补缺。
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的方式分为碎片化主题阅读、书籍式主题阅读、全方位的主题阅读。
* 碎片化主题阅读的方式就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围绕某个主题收集到碎片化的文章,然后进行集中式的阅读。
* 书籍主题阅读的方法是先泛泛了解,感性认识,后通过快速阅读的“扫读”方式做标记,再针对某个主题最想了解的问题进行阅读。即为对书进行主题阅读,从最开始书单创建之前建立一个简单的认知,到建立书单、快速阅读、扫读、建立框架,到最后基于框架去寻找答案,一整套完整的流程。
* 全方位主题阅读,是基于一个主题做长期的计划,进行长期的研究。
深度阅读
什么是深度阅读?深度阅读就是当我们在对某个知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者是针对某个概念理解不够,常常感到困惑,需要挖掘这些概念的本质,如何运用。
深度阅读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寻找联系,发现冰山,场景练习,简称“练兵场”。
* 寻找联系:通过个人经验进行联系,或者通过类比关联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看到这个概念时,能够联想到哪些现象,什么样的例子可以进行解释,印证。
* 发现冰山:探索背后的底层规律 ,通过这个概念能够联想到其背后还存在什么发现冰山、理论、原理,发现那些往往并不显而易见的知识体系,学会追本溯源;
* 场景练习:当了解概念之后,尽量试着多场景运用。
深度阅读的前提
进行深度阅读的前提是对某个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采用快速阅读法、分析阅读法,对某个问题、某个知识进行分析逻辑结构,前因后果,适用边界。但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如遇到一些特别难啃的大部头书,由于它们的内容太过晦涩,用“十面埋伏”——找帮手的方法进行;某个概念很复杂,某本书很晦涩难懂,用“围点打援”——暂且放下,先读一些外围的、简单的书。
阅读应该像滚雪球一样,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小雪球,用围点打援的方式把雪球越滚越大。快速阅读就像滚雪球的第一步,先快速地把整本书翻一遍,简单理解书里的内容,然后再通过主题阅读、深度阅读的方式逐渐加深阅读。
深度阅读的误区
- 第一个误区是,很多人都把深度阅读理解为要从头读到尾把一本书读完。深度阅读其实不是从头到尾地精读,而是针对某个概念进行深度阅读。
- 第二个误区是,经典的书都应该进行深度阅读或者精读。一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经典,而是在于书里提供的观点能不能让大脑感到兴奋,能否让我们提出很多问题,能否让我们产生关联。
- 第三个误区是,认为要记住所有内容。其实只要把概念理解到位,能产生更多的关联,能在多个场景中运用书中的核心概念,就是记住这本书的内容了。
阅读的输出
从阅读的过程来看,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的获取——>知识的融合——>知识的输出。知识的输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检验一个人是否通过阅读获得了知识,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而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而知识的输出并不是要等到自己有极高的知识积累之后才开始去做,而是马上开始行动。正如不管多大的目标,只要你试着去拆解,都会变成一个一个具体的可以实现的小目标。检验一个人知识是否内化了没有,关键在于看他能否将自己获得的知识教会给别人,在教学的过程中去反思知识构建的过程。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获取阶段,而不会运用,不会输出,那只能作为知识的堆砌,不能说是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或思考能力,或表达能力,或实践能力。正如有个朋友说我,思考有深度,有自己见解,但是当我去表达的时候,却又不知如何去表达,这正说明知识的输出不够。
阅读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本质,就是从三大能力——学会独立思考、拥有好奇心、拥有检索能力——延伸出来的,即在获得大量信息的过程中,提取其中的精华,并且理解这些内容,之后,这些内容能够被我们更方便地应用。写读书笔记就是一个通过阅读进而思考的过程,进而逐步将所阅读的知识内化的过程,将知识模块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
时代更新太快,知识更新太快,如何保持跟上甚至超越时代的更新速度在于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新的方法论。方法论的作用并不是在于多么高大上,而是在于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将杂乱无章的知识条分缕析,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不断阅读,不断思考,不断内化的目标~
洋葱阅读法读书笔记 第(2)篇2019年“百本书籍阅读”计划第2本《洋葱阅读法》,作者:彭小六;完成时间:2019年1月4号;属于内容一般的工具型书籍,讲在当下环境下,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听说作者通过大量的阅读,总结,输出,最后从一个十八线城市的办事员成了一线城市的畅销书作者。此书的内容脱离不了讲阅读的书籍的框架,感觉像二手回收站把旧衣服回收后重新洗涤烫印再次出售,所以不读也罢。不过刚开始读书,且没有时间读书的人还是值得一看的,这种简单易读的书就像要玩游戏时冲关,能给人继续下去的动力。书里出现大量的书籍名称,也值得记录下来,成为书单。阅读的幸福不是读了很多书,也不是读书速度有多快,而是把原来不懂的东西搞懂,原本纠结和迷惑的问题豁然开朗。这就是阅读的幸福。要获得这种幸福,就必须去理解所读的内容。
洋葱阅读法读书笔记 第(3)篇最近看了基本有关阅读方面的书,最初的想法只是增加记忆,从去年到今年看了许多书,确实对自己的改变也很大,尤其是认知方面,改变了一些处理生活事务的方法,最大的收获是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慢慢的发现,这也是阅读的最初级阶段,起初只是发现自己的阅读速度比较慢,有时候一个星期或者是两个星期也看不完一本书,就试着找了一些阅读方面的书籍,本想提高阅读速度,才发现如何阅读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最终最终是通过阅读把作者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需要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通过理解,融汇,贯通,分享,才能形成更深的记忆,作者以游戏的方式分享的很实用的阅读方法,增加了本书的趣味性,虽然目前是书看完了,但是中间的阅读方法需要慢慢的去实践,尤其九宫格笔记法,就从此书开始,认真的完成一篇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