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力管理的本质:
- 获取充足的精力,在高强度工作中游刃有余(首要诉求是拥有更充沛的精力,其次身体健康,再次为外形更美)
实现精力管理(四个维度):
- 运动管理:为精力赋能;
- 饮食管理:为精力提供优质燃料;
- 休息管理:修复精力的系统性损耗;
- 心态管理:核心力量和出发点。
总而言之,运动为精力赋能,可以提高精力系统的使用效率,让精力运转通畅、灵活;饮食是精力原料的生化入口;恢复活动可修复精力的系统性损耗,让系统保持流畅;而心态和认知是精力边界划定的管理者,是精力管理的核心力量和出发点。
每一个小点都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空间,可以找一些类似的书籍去扩充,还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着重改善的地方多查阅。这本书内容短小精悍,还是非常精彩的,对我有启发性。
- 保持运动我做到了,但是还有要完善点地方,比如去买个运动手表⌚️看心率,更科学地健身。
- 接下来我要做的两件很重要的是:调整饮食+调整作息。
- 饮食方面先从每两天自己尝试制作一份健身餐开始(最近才学会做菜,惭愧,还得好好研究)。
- 作息真的是一大BOSS,这几年基本没在十二点前睡过觉,平时习惯了玩到一点多,仿佛有时差在过其他国家的时间…这个改正比较难,太早了睡不着,先从每天争取十一点躺下开始睡觉还有,得去琢磨下冥想和正确的深呼吸。
我的祈祷语:希望我能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充满活力的迎接每一天,高效完成任务,应对各种挑战!
掌控: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我就全面分析一下本书的利弊。
好的地方
第一,刷新了我对健身得观点。原来锻炼心扉能力才是锻炼的核心;
第二,给出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比如教你如何跑步、怎么通过控制心率这些指标控制运动量、通过身体了解身体的指标来饮食、学会看食品的材料表、分析人的四大基本燃料来饮食、如何睡觉和休息、怎样管理精力等等,这个是本书的亮点,这也是判断这类书籍好坏的关键指标。
第三,数据的来源。本书作者提供的论点和方法都有来源,比如我自己看出来的《巅峰时刻》这本书里面照抄的一些观点和方法、万维钢《精英日课》里面的好几节内容、还有跑步时用那些技巧,以及冥想的步骤,都是其它文章早已出现的,这点说明书的可信度还不错。
不好的地方
第一,阐述论点没有论证支撑。比如第二章关于锻炼的简述,整章都没有提到锻炼的底层原理,为了这件事情,我查了一个小时的百科,才明白了自由基和抗氧化剂的应激反应,才知道为什么锻炼能提高心肺能力和身体免疫力。还有最后一章也是,感觉作者就是在凑数,很多观点提出来就不对,论据更是在强加,这点可能和作者是个体育生有关。
第二,抄袭严重。如果你关于精力管理这方面的书看的多的话,你就会感觉这本书的第二章、第四章抄袭提别严重,抄袭的地方有《巅峰表现》、万维钢老师《巅峰表现》的四期的解读,作者就是调整了顺序,原封不动的照搬,我觉得不配豆瓣的8分多的评价。
第三,也是本书最糟糕的章节,最后一章。首先作者提出的方法只是层面的,要说分析,那么加权平均更可以让我算出那些才是对我们最重要,而作者的方法显然太极限而却不科学,这章我推荐要学的可以去阅读采桐的《精尽》那本书关于精力的管理无论是概念还是方法都比这本高级;其次我认为作者是为了凑数,相比于前面几章,这章就是在混日子,观点为了独特,得不到大众的认可,为了证明观点,论据又牵强,确实很糟糕。
最后我想说,写作是件严肃的事情,需要锻炼和学习,希望作者能继续学习,给出你在培训中的体悟和经验,而不是其它作家就写出的东西,也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就胡乱论证。
掌控: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最初是从樊登读书会里面听说这本书,其中介绍的场景颇让我这个已经开始大腹便便的中年油腻男感兴趣。
不过真的开始阅读之后,怎么说呢?有不小的失望。首先全书的结构非常松散,每隔个章节篇幅很短,阐述的也不深,有种蜻蜓点水的感觉。
而且书中其实常识性错误的地方也有不少,比如说跑步向前移动靠重力。这个如果单纯跑步的技巧是依靠重心的转移外加腿部的支撑变换是没有错的,但是作者偏偏硬要从物理学角度来进行说明起作用的就是重力而不是摩擦力,这个就显然不对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没有摩擦力,单单靠重心的转移是没有办法跑起来的,比如:在光滑的冰面上你用身体前倾的方法跑给我看看?不摔成“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才怪呢。
此外,书中但凡是引用到资料的,清一色的都是国外作者的东西,这个或许是作者本身的阅读喜好所致。但给读者的感受上是作者有点“挟洋自重”的味道。
总体来说,本书其实是个大杂烩。啥都想说,啥都没有说透。可能作者在得到上的专栏课程因为针对性会好一些,但是本书真的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