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法医秦明:尸语者(第一季)读书笔记及摘抄(3)篇

法医秦明:尸语者(第一季)
作者:法医秦明
20个挑战心理极限的重口味案发现场,20份公安厅从未公开的法医禁忌档案。残忍、变态、惊悚、刺激、真实、震撼!尸语者,与死者朝夕相处的神秘职业,即将剖开震撼人心的亡灵之声!高速公路上抛下9袋尸块,被割下的膀胱里居然藏有冰碴,2000辆飞驰而过的车里,谁才是真正的凶手?垃圾场里被捆绑的女尸,全身器官都已经蜡化,要如何下手,才能验出她死亡的真相?电话打到一半,话筒里却传来沉闷的挣扎声,潜伏在校园当中的魅影,真的吞噬了那些女孩? 资深法医老秦亲自捉刀,首度披露惊悚案发细节,创下悬疑小说从未到达的震撼尺度!荒山残尸、灭门惨案、校园禁地、公路游魂、水上浮骸、天外飞尸……每一案都让你无法入睡!
法医秦明:尸语者(第一季)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1)篇

严格来说,《尸语者》算一部法医纪实小说。老秦用质朴的文字,将自己亲身参与侦破的案例呈现在读者面前。在讲述案件的同时将法医学知识娓娓道来,让人受益匪浅。书中二十个案子均来自老秦经手的真实案例,只不过将其中涉及到的真实人名和地名隐去,进行了适当的杜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刑侦工作者投入到悬疑推理小说的创作当中,国内比较知名的有“心理罪”系列的作者、任教于中国刑警学院的雷米老师,以及前文提到的张志浩。

刑侦工作者进行悬疑小说创作,优势和劣势都十分明显。

以《尸语者》为例,作者是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主检法医师,作品涉及到的法医知识非常专业,真实感更强,技术细节也更加准确。从法医出现场的流程,到尸检的步骤,以及伤情鉴定、死亡原因的判定、寻找尸源的条件等,都在交代剧情的同时给出了如教科书一般详尽的讲解,让读者深入了解到了法医的日常工作情况。这也是读者在阅读《尸语者》这样专业的法医小说时才有的特别的阅读趣味和体验。

当然,这类作品的劣势也一目了然。来源于真实案例的小说虽然具有极高的真实性,但往往也限制了作者的自由发挥和想象。拘泥于自己经手的案例的法医不太愿脱离案例去自己虚构故事情节,从而导致小说应有的故事性相对差了不少。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并非都如悬疑推理小说中那样具有复杂的杀人诡计,杀人动机也无外乎情与财这两种。看多了这类作品,难免有千篇一律之感。

《悬疑世界》2012年12月刊的“重刑犯”栏目中,我曾对雷米老师就“刑侦工作者的悬疑小说创作”这一话题进行过采访,他当时谈到:“所谓劣势,不得不提到的是公安纪律对这些作者的束缚。当然,我觉得不泄密也是专业作者必须恪守的底线。另一方面是大多数专业作者并没有受过文字训练,可能会使作品在文学性上稍逊一筹,不过我觉得,这是可以通过长期从事创作来逐步提高和弥补的。”

其实,等老秦把经手的案子都写完了,文字和小说写作技法都成熟了之后,可以考虑写一部真正的法医题材的长篇悬疑小说,虚构的案件,加真实的法医知识。这样,故事情节上可以放得更开,悬念感会更足,小说也会更好看!

法医秦明:尸语者(第一季)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

《尸语者》这本小说:读起来非常像作者的工作笔记,叙事的方法直白,修饰的语言显得比较生硬;整本小说是从法医角度看到的尸体推理破案,强调法医在案件定性上的至关重要,涉及的法医名词很多,科普性较强,故事的逻辑性不够严密,案件一个比一个血腥,满满的法医正能量。


以腐臭古井的故事为例:现场勘测得出凶手熟悉家庭环境的结论,尸检可以看出头部被铁锤所伤,但用力不重,当排查熟人没有头绪后,求助师傅,师傅看了照片一小时解决问题,提出摇椅背后的指纹及亲人作案。头部多次损伤,却没有下手很重,原因竟是因为是亲人作案不忍心下手?最终的凶手居然是为了区区五千元给女友买钻戒的上大二的孙子。这个故事总让人觉得有些虎头蛇尾,案件情节的假设太不符合常理,漏洞较多:1.带血迹的摇椅,居然没有进行全面痕迹检测,而错过了背后的灰尘指纹;2.小麦杆焚尸插曲,为赢得时间逃离而改为抛尸,试想下夜间焚烧的火光,所以为了得出结论而假设的插曲,并不符合生活常识;3.凶手在杀人、抛尸拿钱后,消耗一定时间情绪也应逐渐平静,但电视开着、血迹为擦,就慌忙落跑,并不符合犯罪心理变化的过程。4.作者描述院子收拾得干净整齐,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家讲究的住户,这段关于环境的描述,与家宅殷实到死者,这一代就开始没落,甚至到最后结尾,孙子作为杀人凶手,从习惯养成的角度,觉得并不符合逻辑。

法医秦明:尸语者(第一季)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

每一个故事血淋淋的尸体之后都是无尽的悲憷。法医秦明和每一个故事里的男主角都一样的聪明和睿智,看着法医们认真细致的现场勘查以及尸体解剖,通过对尸体的研读,然后推理出事实,还原真相,真的有一种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大快人心之感。看过了许多东野圭吾的侦探推理小说,归根到底,其实案件都似乎是如出一辙的,但是作为专职的作家,东野圭吾似乎更着重于故事的完整叙述,在每一个人读完故事之后,对于伦理道德,对于人性,会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但是秦明的小说,故事同样的精彩,从法医的角度,赢得了读者的心。比较或者说自己偏颇的来看,秦明的故事每一个都犹如撕碎的不幸运,是心灵中难以愈合的苦楚,也是平凡的世界里过于淋漓的悲剧。向所有的法医致敬,愿所有的逝者安息!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