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吧!琢磨先生,本名郭城,老师,作家,人如其名,爱琢磨。
终有一天你会懂,究竟是哪一天呢?为什么不能现在就懂呢?我想用苏轼的一首诗来解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山的位置不同,感受也不同,在不同时间看事情,也是如此。把过去当成“当局者”,那么现在就是“旁观者”,现在是“当局者”,将来就是“旁观者”,每一处,每一刻都是不断变化的,此刻恰巧是“当局者迷”时,所以不知庐山真面目,懂得的也只是看到的一个面,那么真要等到将来才能明白吗?作者写了这本书就是防止我们“入坑”让我们提前懂得些什么,提前看看生活的真面目。
这本书正文一共分十八个部分,分别讲述了懂生活、懂爱情、懂兵法、懂婚姻、懂失意、懂情趣、懂交际、懂人性、懂善恶、懂财富、懂社会、懂生死、懂远游、懂职场、懂教育、懂娱乐、懂自由,通过身边的小故事,风趣幽默的表达出困惑,并指点迷津。
让我在经历它们之前,能有所懂得,知道该怎样面对它。正如懂爱情“终有一天你会懂,你需要的不仅是个异性,更应该是一个可以沟通的灵魂”,而爱也不该是占有,而是彼此留有空间,彼此都得到爱情的滋养,而又都不失去自我,这才是爱情最好的模样吧。
还有懂自由——你有一个别人无法剥夺的自由。
我们每一个人,在这场世界的大戏里,扮演着各种角色,也被困于各种角色。时间久了,便失去了自由,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作家阿伦特在她的著作《人的境况》中写道:人类不可能获得自由,除非他知道自己是受制于必然性的,因为把自己从必然性解放出来的努力虽然不可能是完全成功的,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赢得了自由。
勇于突破自己角色的束缚,遵从内心的良知,这是最基本的准则,然后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儿,就是对自由的追逐。
在社会上生存,有颇多的无奈。因为规则,因为角色。但在看似无可选择的背后,你身为一个人,就永远拥有一个自由,那就是,你跟所谓无可选择这件事的斗争。
这大部分的“懂得”都是一个目的,就是懂自己。无论在爱情中还是婚姻中,懂得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自己真正在意的是什么,才能找到最合适的伴侣。而懂旅行、懂读书,是通过拓展人生的多种可能,借助“外力”的“碰撞”来懂得内心深处的真实的自己。
这一切的懂得,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活得幸福快乐。而内在的丰盈才是最好的选择,培养一个特别的爱好,保持心灵的独立性,这样在遭遇不顺时,就会有个心理寄托,也会活得更真实精彩。
只要对阅读保持着热爱,现实就蹉跎不了生命。
这本书通过幽默风趣的话语,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小故事谈起,很能引起共鸣,也有很多独特的观点,引人深思,这就需要书友们亲自读读,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与智慧啦!
勇敢前行,不念过往,不困眼前,温暖向善。
2019.4.12
终有一天你会懂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读的琢磨先生第二本书,断断续续在今天读完了。正好也解说了三四十岁年龄段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之前读的以幽默的方式过一生重复的内容有很多,那一本书还买了两本,一本没有拆封,留给丫头读的。
通过第一次读类似在纯粹讲可以接受的道理,就像在初中高中的时候读到一本读者新知客那样心情。
又比较系统性的学习了活着的心态。
看着孩子的成长,有时候偏执的再想,为何让他像正态分布一样,不停的读书听话,无限的与他人群体趋向于0偏差。
有时候也会想,学历高或者读书多,总会认为比读书少学历低的人有一定的优越性,因为感觉选择多了,真的有又有嘛,优越的指标按照一生长度定义是什么,看着按部就班工作的人,三跪一拜前行的人,听着老婆不停的唠叨,等等类似生活中让你转转反侧的事情,感觉是什么让我们坚持的前行下去,是梦想嘛,不是的,是幽默的过下去,把余生走完,最后画上句号就行了
终有一天你会懂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有一些收获。读的实体书。回忆一下,留下的大约是:
1.不要给自己和他人贴标签,贴标签会导致无意识地被某个群体“吞噬”,甚者会盲目批判对立群体,从而无法客观看待事物。
2.作者提到《安娜卡列尼娜》,对我来说看到了自己没有思考过的新观点:占有欲也是爱的提现,完全的不占有会给对方不被爱的错觉。
3.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
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
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蜷伏于墙角。
但是,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
也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
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勇敢的人。
反思过往,发觉自己会因为自己认同的而别人尚未发觉的想法而傲慢,因为无法刻意幽默而不喜欢哗众取宠式幽默的人。骨子里无理由的骄傲,以及容易被影响被束缚不敢迈步的懦弱,做不到就慢慢不喜欢竞争甚至有一点点引以为豪的味道。
还好,发现得不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