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约记得有一部电视剧叫《华胥引》,具体也没看过,不知道电视剧和原著是否相差很多,那就不说电视剧,姑且说一下这本书吧。
序中说作者唐七此书的书名想法《列子·黄帝》的记载:黄帝以梦中所见,谱成一曲,即名《华胥引》。
书中主人公为叶蓁,死后重生,借着华胥引的秘术
(华胥引弹起的时候,弹奏者和祈愿者就会一起沉入秘术编织成的梦境中。
梦境里误会可以解释,错误可以挽回,想说的话终于能说出来,想要的邂逅可以不必错过,于是皆大欢喜人人幸福,代价是一条命,从此沉溺在那个幸福的梦里。)
展开了以叶蓁(君拂)与慕言(苏誉)为主线,宋凝与沈岸,十三月与荣垣,卿酒酒与公仪斐,慕容安与苏珩为暗线的故事。
宋凝倔强与执着,沈岸的误解,他们终是因为她救他时缺少最初的声音与名字及后来的沈岸不给宋凝说清楚的机会而散,沈岸也许已经猜到宋凝是救他的人,只是不敢承认,也许他已经喜欢上了这个敌国的女子,只是把她的赌气,冷漠,无情当真。
十三月(莺哥)的隐忍与坚强,荣垣的深爱,荣垣虽是国君,对十三月胜过任何君王对妃子的爱,“刀抢这么快干什么?这个时候,你只需要站在我身后就可以了”,十三月的重量不是如荣垣的妃子一般而已,而是真正意义的妻子。
令人同情的卿酒酒,被父母抛弃,被养父欺骗,以为自己真是自己深爱的公仪斐的姐姐,而被他误解,漠视甚至是责骂,且为人时她伤害过他,化身成魅也要报答已经和下前日忘的他,痴情值否,不是身外汉一字就肯定或否定其意义,其中酸甜需看当事人。
初始时不知情为何物的慕容安,求师路上才得慕容安之心,美人,江山二者择一,取了后者,良心不良心,只是他有自己的野心。
为人之时的叶蓁,其思想堪比君王,卫国被困,卫国之君及几乎所有卫国臣民投降保命,身为卫国公主,以身殉国而宁死不屈。依靠鲛珠和华胥引而活之时,帮助需要之人了己之愿,而再遇慕言,他虽是疼惜她,知道一切,却也不愿讲明自己的真实身份,苏誉,也许其中也有他的苦,但代价也过于大和残忍。
故事虽是虚,理却是实实在在的,有效的沟通乃避免问题甚至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华胥引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初中时候看的书,前几天偶尔和人提起来遂又重新读了一遍,其中穿插的几篇爱而不得的故事最让人难忘。我已经分不清谁对谁错,也算不清谁亏欠谁更多,只是觉得唏嘘。
在华胥引探寻下,我们旁人看的真切,故事里的人倘若不执拗、不软弱、不放弃,是不是结局会是另一样,华胥引其实就是人生的一种假设,它可以给我们后悔的机会,沉溺其中的人都曾经错失过。
梦境是对现实的观照,梦里越美好,现实越荒唐,命运不公,相爱的人总是一再分离,命运公平,不懂珍惜的人只能在漫长岁月中遗憾感伤。惜取眼前人,最难做到。
主线故事中爱情终于相守,尽管并不圆满。如果爱情是青梅竹马、门当户对、水到渠成、白头到老那自然是美好,倘若是另一种情况呢,叶蓁与苏誉隔着国恨与生死,他们告诉我们另一种样子,遍历千帆,看尽枯荣,仍然前往。
清平华胥引,希望每个人忆起往事时,不再悲伤。
华胥引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第二个故事结束后就没再看。
唐七笔下的女主都是后知后觉,时不时来一句现代人的小幽默,男主则是心思幽深的深情款。
毕竟是很久之前火的书了。这就是经典和流行的区别,经典是随时间流逝愈加令人赞赏,流行是过了3年之后再看一眼,就会感慨当初的眼光不行。
看书果然还是要分心境的,在还幼稚的时候没看的书,过期再看就不入戏了。这给人一个启示,就是要珍惜现在拥有的天真、热血和期待。
偶尔感觉已经在凋落,但终归只是短暂窥到一种苍老的心境。实际依旧是人面桃花笑春风,年轻气盛烧到冒烟,期盼能更快畅地窜入云霄。
如今的这一份热情和抱负,几年之后可能变成毫不在意,甚至加引以自我嘲弄的东西。
想想就很悲哀。
吾辈自有深情之人,但我不推荐这本,因为没能收获感动,看完之后更想发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