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嫌疑人X的献身n我对悬疑片一直充满着敬畏,一方面是胆小,拒绝血腥暴力,一方面是逻辑性太强费脑。东野圭吾这个作者拥有众多书迷,书友中也有许多人在探讨他和他的作品,当然也有许多推荐。我一直以为这是我看的他的第一本书,结果发现前两年买了他一本纸板书——解忧杂货铺,用一天时间看完了,有种脑洞大开的感觉。时过两载,却发现,我都从来不曾关注过那本书的作者是谁,又有哪些作品,我终究不是一个看书不看人的闷头书虫。这本书是一个热心的书友所赠,据说温情居上,不会令人产生恐惧之感。我想说,骗子,我一遍遍在想,石神将尸体分成几块,分别绑石、投入海中,还有那个受害人的脸,烧掉的手指,被破坏的齿模,一遍遍在我脑海中徘徊,脑补表示很痛苦。n抛却个人情感,来谈这本书,还是很震撼的。与其说书中犯罪双方的精彩博弈,不如说作者的思维缜密。聪明的人总能透过纷杂看透本质,看完这本书觉得自己好弱,逻辑好弱,思想也好弱。n本书的第一主角,一个名不经传的高中数学老师,我对他的认知开始一直处于低势。然后随着事情的发展,对他了解逐渐增多。他学生生涯的过去,他迫于生活的放弃,他在生活中对于数学的执着坚持,以及他在案件中运筹帷幄的精明与自信,让我对这个主角的感情一路攀升,只增不减。开篇对于男主的描述,简单的一窥就可以用内心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用逻辑推导别人的生活习惯。善于观察的人,总会看的更多,对心理描述爱不释手的我在开篇处就被吸引了。因为我一直想要别人看到一分,我看到三分的观微能力,如此方才能够看的更深刻全面。对于让嫌疑人摆脱嫌疑这起事件来说,用真实的犯罪来掩饰另一桩犯罪的结局,是我没想到的。以后看这种作品,建议一定不要剧透,还好我没有这种习惯。最初一直有一个不解郁在心头,为何母女二人会如此淡定应付,也在最终结局展开后浮出水面。的确基于真实的掩饰无可挑剔,这种处理贴心之至。毕竟没有让女人和孩子违背正常的逻辑,去记一段虚构的记忆,因为一切都是真实的,没有谎言的谎言,对母女来说是如此容易应对,而赋予他们这一切的石神所付出的就显得太精湛了。相对于走一步算一步,石神在开始设计的那一刻就把结局算好了,而且是万全的结局,不允许丝毫差池,所以他将自己设在了逻辑的起点,然后基于这一结果展开了布局。但再基于事实也不是事实。石神强大的逻辑基础,是精于数学,这个神秘而又令人敬畏的领域。但我觉得设定数学逻辑很简单,因为数学有唯一的结果指向。但在人事上计算逻辑很难,人的复杂性,多变性,怎么就计算得出,他最终的失败,不是逻辑出现了差错,而是溃于感情。文末说他要把毕生研究随身携带,无论去哪里,不知有没有隐含着做好了去监狱静心做数学研究的准备。石神终于对学校老师的生活环境厌倦了,那种对于数学精神的亵渎,在那个不被理解认同的数学世界里,那么多学生学着,却让他看不到希望,有时失去滋养爱好的土壤也是很痛苦的事情。那种处在一个领域的尖端,世人皆醉我独醒,而感觉跌落俗事之中,生命的价值得不到更好的展现,或许只有真正的学问研究之人才懂吧。n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之一还在于,作者允许汤川这个角色的出现,这个我认可的第二主角,并允许他与主角石神同享光辉。他的身份,大学物理学家,这个与数学背道而驰的学科有关。他和石神是逻辑的相反。若说数学是以一个定论给予逻辑上的证明,对结果进行论证,那么物理,则是通过实践推论结果,走向结论。虽然我不清楚,汤川意识到的真相,有多少逻辑成分,有多少直觉成分,但他的能力是如此闪耀,丝毫不逊于石神。有这么一幕,汤川在自行车边耗费了好久的时间。他并不是靠思维空想逻辑上的瑕疵,而是去处在那样一个环境结合实际去思考。是他让这部作品更精彩,高手之间的博弈,比单方高调唱独角戏更好。在我看来,这个人总令我紧张和迷惑,紧张在总以为事情往好的事情上发展的时候,他做着将要走近真相的举动,迷惑的是,他的所作所为,让我们把就像那个警察同学一样,总是在最后方才知晓他为什么那么做。同时他的步步紧逼,也让石神的最大能量发挥出来。相较于石神,表面看来汤川得到了他想要的境遇,一个好的归宿。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相反他在大学制度里迷失的比石神还要严重。石神至少还在每一个独处的夜晚时间里,继续钻研,而他则疲于大学制度,在其中渐渐磨去了曾经的锐气。对于这起案件,他在最后对靖子的坦言他已探知的实情,虽然这并不是朋友的心愿,他只是想要他朋友所为更值吧,由他导致的这个逻辑崩塌的结局,只能称不是失败的失败。n说完第一主角石神和第二主角汤川,再来谈谈这部书所谓的感情。一开始我也不懂石神为何会为了一己单相思而如此付出,这种境界让人不可思议。我最初的想法是,石神腻想了一场有双方的恋情,在想象中让爱情发展。但当我看到那段,在他灰暗欲寻死的生活里,靖子的出现犹如一抹光,给了他重生,让他的世界因此而有了色彩。那一刻,我就懂了他在最初的那一刻就决定了自己献身,将自己作为最终指向来铺设一切。事情发生的开始,他说,如果想自首他没意见,如果不想,他来解决,多么轻巧的一句话,又是多么沉重的责任与代价。每个人做事都有基于自身的理由,每一项犯罪里,虽然外人看来不可思议,感觉他脑子进水了,但他有自己坚定的理由,只是这理由太过自我偏激,脱离大众思维,所以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他做的有多对,错的有多离谱。这里我们不能说石神错了,只能说他的认知里,他觉得这么做值得。同时我们也不能说他的爱贪婪,他并没有要求得到回报,最后他的心里还让靖子去珍惜工藤,他只是做了他自己想做的,属于那种我爱你和你无关的思想。n有人说,人若不正,即使得到的一切也会最终失去,我总觉得,人若不正,即使得到的一切只是暂时拥有。总归石神让一个完全无辜的人失去了生命,就像汤川所言,每一个人的存在都像是齿轮的一部分,我们看着也许没用,但他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他为自己的一份回报似的爱,以这样的方式释放,即便他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也是一个短暂的拥有,毕竟人间的情,不像他的数学那般冰冷。在世人心中,有很多人人心不同于世人。我们不理解彼此,但要试着理解彼此。
嫌疑人X的献身读书笔记 第(2)篇最完美的谋杀,最无望的守护
基本是一有空就在看这本书,很精彩,但又有些别的意味难以描述。
东野圭吾的书独到之处并不在于传统的推理模式,其大多书籍反而推理进程比较缓慢,很多时候都在大篇幅描写人物深层次关系与人物活动,他的重点不在于如何层层推进,查找蛛丝马迹,最终识破凶手,而在于凶手本身,他要挖掘的不是凶手这个人,而是凶手心理。我们常常在书的开篇章节里就发现凶手,一般推理小说的终点正在于此。而这只是东野的开端,紧接着才是书本的重点与精彩之处,“他是如何作案的”,“如何”包含人物的作案手法以及犯罪动机。因此看他的书更像是一个找找看游戏。
既然关注的是罪犯本身,而非案件本身,那一个人物可能犯下多起案件,也可能只是一件案件。这也是东野作品的一个特点——“交错庞杂”。有时候是人物关系复杂,有时候是多起案件盘杂在一起。一起凶杀案发生 ,作者没有给出一个答案 就会莫名冒出一些新人物,有时则跟着一些案件,看似不相关的人物事件,似乎全是碎片,直到最后才发现这些碎片都是答案的一部分,拼凑完所有碎片,才能发现最初案件的答案。这样看似杂乱的叙述,构建了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反而有一种神秘与惊悚感。让读者最后不仅感慨“原来如此”。
嫌疑人的献身中推理过程算是东野作品中节奏比较快的,主要笔墨都是警察、汤川、石神、靖子的对话,无不例外是围绕着案件本身开展,人物之间互相试探、剑拔弩张,单看文字就能感受到一种紧张气氛,几次接近真相又似乎在远离真相,让读者身临其境。推理过程也较为缜密,一些日常生活的描写,流浪汉、地点位置等,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都在为后续故事展开铺垫,读者的疑问则通过警方的探寻不断获得解答,逻辑整体连贯。
比起东野的其他书,对那些人物之间的羁绊笔墨要少些。以前看湖畔、祈祷之类的,总觉得虽然好看,但推理弱了些,太注重对人物复杂心理的揣测,结局又极其出人意料,反而有种铺垫不足的感觉。这本书就恰好,人物关系点到即止,案件也是不放过一丝漏洞疑问。我们能想到的案件漏洞与逻辑问题,作者基本都想到了,并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因而看完后,依旧觉得案犯很厉害,但又令人信服,而不是太过虚幻导致不真实。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东野所有书籍共同的魅力——案犯者的复杂性。在他的书里,案犯才是主角,我们要看到的不是这个案子本身,而是要深挖下去,“这个案件为何发生”,“为什么是他犯下了这个案子”。东野作品的凶手都不是能简单概括的,他们都有一种奇特的魅力,你要么恨他,要么爱他,就是两种极端。因为他的罪犯要么是像至善,要么是至恶。石神属于前者。这样看似矛盾,一个善良的人却夺取了另一个的人的生命?但作者赋予了这些案犯者灵魂,通过描绘他们短暂的一生,通过挖掘他们的生活,过去还是未来,他们的谋杀常常伴随着一种最决绝的守护。这些罪犯其实才是需要保护与守护的人,但他们最终在命运的一步步偏移下走向了本该远离的不归路。
对于石神这样的天才而言,他本无意参与到这个世界中来,但一次偶然却又及时的拜访,正如打开的那扇门,使他晦暗苦涩的心又重新明亮起来。
我们都只是命运年轮上的一个齿轮,谁也无法决定一个齿轮的转向。
嫌疑人X的献身读书笔记 第(3)篇有剧透
白夜行:男主桐原自杀为了守护女主雪穗。
嫌疑犯X的现身:男主石神为了守护女主靖子,再杀一人来保护她脱罪。靖子不过是一个点头之交的邻居,石神从未得到却已疯狂。
东野奎吾描写的爱,如此的让人压抑。
此刻,我想起了eason的歌防不胜防,还有林徽因拒绝疯狂痴迷她的徐志摩:你爱的不是我,你爱的是你想象中的我。
记得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一位女生带着暗恋男嘉宾三年的心情上台去表白,说出关于男嘉宾的一切,而男嘉宾甚至不知道他曾何时去她的朋友圈点过赞。
女生,被拒绝,最后落泪,被感动的其实是自己。
我又想起武志红在书里的一个故事:他爱自己的女神很多年,当在一起以后,发现对方居然要大便而受不了分手。好可笑却是真实的事例。
什么是爱?很大的一个话题。
但至少有一种解释:相处后接受那个真实的ta的存在。我想,故事中的石神,他爱的只是自己完美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