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仓央嘉措(1683~1706)为第六世达赖喇嘛,门巴族人,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公元1683年(藏历水猪年,康熙二十二年)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旦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根据冯尔康著《雍正传》附录雍正年表载,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八月,康熙皇帝命皇十四子允禵指挥清军两路进藏,送达赖六世至拉萨。
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司·桑杰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杰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清康熙帝派章嘉呼图克图等参加了典礼。
仓央嘉措更是一位才华出众、富有文采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情歌。最为经典的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诗》,词句优美,朴实生动,汇集了仓央嘉措60多首情诗,如今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他的诗歌已经超越民族、时空、国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是“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读书笔记 第(2)篇一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让我引起了想要去了解这位具有诗佛之称的仓央嘉措的一生。住进布达拉宫,他是雪域最高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他是世间最美的情郎n仓央的一生是充满戏剧性的。他出生穷乡僻壤,却被迫推上尊贵的宝座;他无意于政治权利的追逐,却无形的转入了政治权利的漩涡;他热爱生活向往自由和爱情,却被自己黄教身份所羁绊。终其一生,他不过是个在权利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的悲剧人物。但这并不能磨灭后人对他的敬仰和惋惜,尤其是留下的那一篇篇极具浪漫主义情怀的诗歌。读完高平先生的佳作,让我加深了对这位青年才俊的了解,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书中有对这位诗人最为客观的评价:“他不过就是个天真、任性、聪明善良的孩子,且是能写一首好诗、世间少有的孩子,要让这样的孩子不进政治的圈子,又不出宗教的格子,这是很难的”。
仓央嘉措读书笔记 第(3)篇痛惜,即使部分情节虚构。 用作者的话来总结:仓央嘉措的一生充满戏剧性。他出身穷乡僻壤,却突然登上了尊贵显赫的宝座;他无意于政治角逐,却被卷入了权力斗争的旋涡;他居于佛教领袖的地位,却做了许多与教义相悖的事情;他渴望爱情,却有个不能恋爱不准结婚的黄教喇嘛的身份;他热爱生活,却被高墙大寺和怒雹狂风摧折了青春。